传统二人转文本的现代解读
本文关键词:传统二人转文本的现代解读 出处:《戏剧文学》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二人转 王二 文本 成人礼 俄狄浦斯 场景 故事 人类学解读 剧目 版本
【摘要】:正《大西厢》与关东成人礼行动(人类学解读)《大西厢》是二人转剧目中的珍珠。是演出中下单率最高的剧目。舞蹈艺术家马力当年拜访"筱兰芝",有个粉丝告诉她,筱兰芝的《大西厢》,他看了1000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对于东北观众,《大西厢》确有百听不厌之魅力。笔者20年前在一个小剧场里一晚看过三个版本的《大西厢》,观众如醉如痴,无一离席。特别是《听琴》一段,二人转用四平调和曼妙的舞蹈营造了一个诗
[Abstract]:"Big West Box" and the "Guandong Adult ceremony" (Anthropological interpretation) < Big West Box] is the pearl in the two-man repertoire. It is the one with the highest order rate in the performance. Dance artist Ma Ma visited "Sasaolanzhi" that year. A fan told her that Xiao Lanzhi's "Big West Box", he watched 1000 times. This is a true story. For the Northeast audience. I saw three versions of the Great West Chamber in a small theater 20 years ago. The audience was so crazy that they never left the table. Especially listening to the piano. The two men created a poem with Siping and a graceful dance.
【作者单位】: 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大西厢》与关东成人礼行动(人类学解读)《大西厢》是二人转剧目中的珍珠。是演出中下单率最高的剧目。舞蹈艺术家马力当年拜访“筱兰芝”,有个粉丝告诉她,筱兰芝的《大西厢》,他看了1000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对于东北观众,《大西厢》确有百听不厌之魅力。笔者20年前在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迎春;;二人转离不开东北的黑土地[J];北方音乐;2006年11期
2 关德富;分离与组合——从二人转的丑到赵本山的滑稽表演[J];文艺争鸣;1991年02期
3 崔明祥;“二人转”转向何方[J];科学与文化;2005年08期
4 吴文科;二人转与当代中国的审美文化[J];北京观察;2005年04期
5 张丽梅;二人转唱功十忌[J];剧作家;2005年06期
6 尹俊明;郝国忱;张兰阁;关音光;冯延飞;马金萍;孙喜军;金士贵;贾慧敏;李云杰;王木箫;;生存·生命·生态——二人转发展战略笔谈[J];戏剧文学;2006年01期
7 王彦堂;;东北二人转:振兴之路有多远?[J];东北之窗;2006年06期
8 李昆峰;;浅析南、北二人转的风格传承和演变[J];剧作家;2008年06期
9 李芒;;那炳晨:你不低俗,可惜没人看[J];小康;2009年04期
10 石侠;;浅谈二人转的民间特色[J];戏剧文学;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岩;李虹;;狂欢的剧场魅力 活水的民间源头——长春民营二人转艺术院团演剧现象分析报告[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2 闻玉智;;黑龙江省地域音乐的构成与传播走势——兼评《秋天的二人转》的创新探索[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3 关燕妮;;东北的二人转艺术[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4 刘强;;由二人转的变形谈民间文艺产业的与时俱进[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卢晓侠;;在乡土与都市间游移——东北民俗喜剧当代文化选择的诗学阐释[A];“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孝英;;赵本山与中国小品热[A];“首届全国喜剧小品探索与争鸣研讨会”专辑[C];2003年
7 朱雪艳;董海潮;;新时期黑龙江戏剧——改革开放激发的一道艺苑风景[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8 许留军;;武侠片的艺术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廖奔;;依形取神 翻古为新——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剧目展演观感[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10 朱印海;高增平;;论新媒体艺术传播中文本与视像互动迁移中的审美思维方式[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宇清;二人传:俗而不脏是正道[N];黑龙江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徐冠一;一唱三叹二人转[N];吉林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王文郁;二人转从东北转向全国[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4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施维 嘉宾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 吴文科;“二人转”:不能只唱生意经[N];农民日报;2009年
5 王学谦;二人转:俗文化的生命力[N];吉林日报;2009年
6 柳丝丝;“二人转”也要“与时俱进”[N];中国民族报;2004年
7 林 笛;“二人转”要往哪里“转”[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赵珊;“刘老根”进军北京咋就这么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绿色二人转”进京[N];中国文化报;2004年
10 崔明祥;“二人转”转向何方[N];中国文化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宏岩;在乡土与高雅碰撞中再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徐薇;自我、角色与乡土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孙红侠;二人转戏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秦红雨;“兴源铺”初探:媒体时代的乡村戏曲及其社会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韩鸿;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丁莉丽;共谋与斗争:“视觉文化”时代的影视风景[D];浙江大学;2004年
7 张t熁,
本文编号:1413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13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