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清南府演戏腔调考述

发布时间:2018-01-12 13:32

  本文关键词:清南府演戏腔调考述 出处:《文化遗产》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南府 弦索调 梆子腔 秧歌 侉腔


【摘要】:南府作为清内廷演剧和演乐的重要机构,从成立到改称,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南府成立后,在内廷编演了大量戏曲。至今,部分南府剧本仍完好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等图书馆之中。南府时代,正是民间地方戏勃兴的时代,民间戏曲中的纷繁腔调,也影响到宫廷戏曲。从现存南府剧本所标注的声腔可以看出,南府演剧主要以昆腔和弋腔为主,但是,也有吹腔、四平调、弦索调、梆子腔、秧歌、侉腔、秦腔等杂入其中。以往,研究者以南府《旨意档》为根据,认为记录侉腔最早的文献是在嘉庆七年(1802)。笔者通过广泛阅读清宫剧本后发现,乾隆年间搬演的宫廷大戏《鼎峙春秋》、《忠义璇图》之中,就已经出现了"侉戏"或"侉腔"这样的词语。由此,可将侉腔出现的时间提前到乾隆年间。
[Abstract]:Nanfu a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Qing court play and play music, renamed from the establishment, has a history of 140 year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Nanfu, Neiting had a lot in the drama. So far, there are still some Nanfu script well preserved the Imperial Palace Museum Library. Nanfu era, is the emergence of the era between the local opera, folk opera in the complex tone, also affect the palace opera. The annotation from the existing Nanfu script tunes can be seen, Nanfu drama mainly Kunqiang and Yi cavity, but also has two, four tone, chord, Bangzi, yangko dance, opera and other miscellaneous Kua cavity into them. In the past, researchers at < > Nanfu will according to literature records that is quite cavity as early as Jiaqing seven years (1802). The author through extensive reading the script, the Qianlong palace drama < > and < Dingzhi, Yi Xuan Map >, already appeared" The words "or" Kua Kua play "this cavity. This can be quite ahead of time to appear in the lumen of the Qianlong period.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分类号】:J809.2
【正文快照】: 南府是清内廷演剧和演乐的重要机构。在南府之前,清宫演戏沿袭明制,由教坊司承担。目前,能见到的最早提及南府的文献而又注明具体年代的,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六月的满文档案。道光即位之初,对清宫的戏曲机构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革。他削减了部分外学伶人,又撤销了景山的演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忌;从《钵中莲》传奇看“花雅同本”的演出[J];戏剧艺术;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曹志敏;;嘉道年间河费使用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3 陈联;明清时期的芜湖榷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刘咏梅;试析清初汉军旗人的特点——兼论清初重用汉军旗人的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董家魁;徽商衰落原因新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章昕;;《宋元戏曲史》、《中国戏剧史长编》及《中国戏曲通史》著者治学方法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李磊;沙素芳;;论《琵琶记》的语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张文秀;;《西厢记》之“真”与王实甫的价值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闫琦;;《汉宫秋》艺术结构简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10 余何;;纳兰性德与江南文人交游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纪广;;中国古代舞蹈教育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李帆;;清代中期文化学术的总体走向与理学的命运[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3 安浦君;;清代八旗制度对北京城市形态的影响[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4 陈m,

本文编号:1414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14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4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