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流派论
本文关键词:戏曲流派论 出处:《中国戏剧》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戏曲创作 一曲多用 张二奎 余三胜 丁果仙 周信芳 汪桂芬 谭鑫培 孙菊仙 楚江体
【摘要】:正流派是戏曲艺术中一种独特的饶有兴味的现象。观众喜爱戏曲,不只会偏爱某个剧种,某个行当,还会特别喜爱某个演员,某个流派;演员学戏,不但要认定剧种和行当,而当其达到一定阶段时,又要学习某一流派,甚至在继承流派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流派。一些不熟悉戏曲的人常常批评戏曲是模式化的,"一曲多用",西皮、二黄,曲调都一样,但这似乎一样的曲调却又产生许许多多的流派唱腔。流派正体现出戏曲表演和演唱中的个性创造。而观众由喜爱某个演员(如梅兰芳)而到喜爱他这一个流派(梅派),这
[Abstract]:Positive genre is a unique interesting phenomenon in the art of opera. Audience love opera, not only will prefer one kind of play, a profession, but also will particularly love a certain actor, a school; Actors learn drama, not only to identify the play and business, and when it has reached a certain stage, but also to learn a certain school. Even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school to create a new school. Some people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opera is often criticized as a pattern, "one song multi-purpose", Xipi, Erhuang, tunes are the same. But it seems the same tune has produced a lot of genres. The genre embodies the personality creation in opera performance and singing. The audience goes from liking an actor (such as Mei Lanfang) to liking him (. Plum pie. This...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流派是戏曲艺术中一种独特的饶有兴味的现象。看有以地域分,有以创作主体分,有以作品自身风格观众喜爱戏曲,不只会偏爱某个剧种,某个行当,还特点分。在“古今群英乐府格式”中列元作家三百余会特别喜爱某个演员,某个流派;演员学戏,不但要人,其中187人都做出形象的比喻。如:认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光祖;一门独立的课程——《戏曲写作教程》序[J];四川戏剧;2001年04期
2 何中兴;50年后的戏曲[J];东方艺术;2001年02期
3 李祥林;“戏曲化”与文化自省[J];当代戏剧;2005年03期
4 王潞伟;;谈符号与戏曲创作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5 尹雨;;戏曲的又一根尾巴——独立舞蹈[J];艺海;2010年01期
6 余大洪;;失迷了的戏曲创作[J];东方艺术;2011年S1期
7 吴民;;戏曲生态学的学科界定与发展方向[J];戏剧文学;2013年06期
8 ;上海成立戏曲创作小组 各剧团订出创作计划[J];戏剧报;1958年03期
9 兵;《江苏戏曲》月刊创刊[J];戏剧报;1959年08期
10 ;让戏曲现代戏大放异彩[J];文艺研究;198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安葵;;思想解放促进戏曲创作繁荣[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2 王评章;;永远的戏剧性[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刘景亮;;把非遗保护的理念和成果融入戏曲生产[A];中国演员(2009年第5期总第11期)[C];2009年
4 智联忠;;培养年轻观众:戏曲发展的重大课题——福建京剧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思考[A];中国演员:2014年第4期(总第40期)[C];2014年
5 李简;;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6 施旭升;;戏曲意象论——中国戏曲艺术的本体性描述[A];东方丛刊(1992年第4辑 总第4辑)[C];1992年
7 孙书磊;;典型理论与20世纪戏曲批评“失语症”[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8 上官涛;;崇雅归正——试论蒋士铨的戏曲创作[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何玉人;;在社会转型中实现新发展——论改革开放30年京剧剧目创作[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万静;浅谈戏曲前景[N];周口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罗云川;“如果你能写戏曲,,就什么都能写”[N];中国文化报;2013年
3 智联忠;培养年轻观众:戏曲发展的迫切课题[N];中国艺术报;2014年
4 郑建鹏;白岚玲:戏曲评点学研究的拓荒者[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张敏生;戏曲艺术要以观众需求为出发点[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刘祯;文化创新与戏曲遗产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苏敏华;戏曲也要适时而变[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朱恒夫;城市化进程中戏曲创作的探索者[N];光明日报;2009年
9 何玉人;戏曲:展现风采与寻求发展[N];文艺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马子雷 实习生 胡子轩;戏曲与动漫 如何牵手[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倩菲;都市民俗生态和民俗戏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玉人;勃发与超越——新时期建戏曲创作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3 焦福民;后戏台时期戏曲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刘军华;明清女性作家戏曲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费泳;戏曲电视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6 易勤华;戏曲诗性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义枢;清代节烈戏曲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蓓蕾;三十年戏曲文学创作概论[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9 路云亭;义和团与戏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英;明代南京剧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方;裂变与重构:政治逻辑主导的文艺改造[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杨柳;电视媒体对当代戏曲传播的作用研究[D];中国戏曲学院;2015年
3 曾春龙;粱廷g彙短倩ㄍで啊分醋髀垩芯縖D];集美大学;2015年
4 刘灼;中国古装影视剧中的戏曲元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潘丽丽;现当代水墨戏曲画形式语言研究[D];天津美术学院;2015年
6 浦晗;“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工程”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7 吕佳;新时期戏曲创作理论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8 孙建杰;清廷禁毁戏曲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杨洋;新媒体环境下戏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D];北京印刷学院;2007年
10 项晓瑛;唐英及其戏曲创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20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2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