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从二人转表现形式的演变历程探其兴旺发达的原由

发布时间:2018-02-03 17:11

  本文关键词: 东北二人转 东北黑土地 艺术瑰宝 百看不厌 欣赏口味 东北人 人民群众 乡村爱情 常青指路 农村题材  出处:《文艺争鸣》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在东北这片广袤的黑色沃土上怒放着一朵瑰丽的奇葩,她源远流长又与时俱进,她内含万象又雅俗共赏,她就是东北二人转。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她植根于东北黑土地,汲取着白山黑水的滋养,呼吸着高粱玉米的芬芳,唱不完的白山情,饮不尽的关东水,二人转艺术一路茁壮成长,已经从田间地头乡村巷陌走进了大雅之堂,成为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百看不厌的艺术瑰宝。二人转艺术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能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青睐?我们可以从其表现形式的演变过程
[Abstract]:In the northeast of this vast black fertile soil is in full bloom of a magnificent flower, sh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with the times, she contains all the phenomena and taste, she is the Northeast Erren. As a folk art. She is rooted in the northeast black land, absorbing the nourishment of white mountain and black water, breathing the fragrance of sorghum corn, singing the endless white mountain situation, drinking the inexhaustible water of Guandong, and the art of turning two people grows healthily all the way. Has entered the big elegant hall from the field country alley, becomes the national people like to see, the endless art treasure. What kind of charm does the two person turn the art, can be favored by the broad masses of people? We can begin with the evolution of its manifestations.
【作者单位】: 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人转音乐理论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291号)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在东北这片广袤的黑色沃土上怒放着一朵瑰丽的奇葩,她源远流长又与时俱进,她内含万象又雅俗共赏,她就是东北二人转。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她植根于东北黑土地,汲取着白山黑水的滋养,呼吸着高粱玉米的芬芳,唱不完的白山情,饮不尽的关东水,二人转艺术一路茁壮成长,已经从田间地头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家君;;二人转:狂欢之后——对东北二人转的阐释和反思[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王红箫;;“色语”与“灵语”——当下二人转的人性意味[J];文艺争鸣;2006年06期

3 赵欣;孙红侠;;东北二人转未发展为成熟戏曲形态之原因[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杨艳梅;姜婷婷;;东北二人转对民间道德观念的呈现[J];戏剧文学;2007年09期

5 刘丽;;东北二人转的历史渊源及演艺风格初探[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谢霜;;管窥近年来东北二人转发展[J];戏剧文学;2008年05期

7 罗忠秀;;浅论东北二人转的地域文化特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4期

8 张薇;;我们心目中的东北二人转[J];艺海;2009年08期

9 江鑫;;浅析东北二人转的艺术风格[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6期

10 欧璐莎;吕立杰;;文化转型期东北二人转成功发展之路径[J];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希玲;;东北二人转原生态艺术特征——野性探析[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长庆;《东北二人转审美描述》出版[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刘福仁 徐文;长春和平大戏院“东北二人转”落户京城[N];吉林农村报;2006年

3 本报驻吉林记者 常雅维;打造百姓学习传承的基地[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宋莉;二人转:东北特色的文化品牌[N];长春日报;2006年

5 商越;东北二人转为啥这么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本报记者 毕馨月;“东北风”拓展全国“品牌”优势[N];长春日报;2012年

7 沙永胜;闲话东北二人转[N];中国档案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毕馨月;传统二人转要突围还是先回眸?[N];长春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曹家骧;二人转:“绿”与“黄”的较量[N];文汇报;2003年

10 刘畅 记者 孟凌云;我省开编《当代二人转文化白皮书》[N];吉林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湘;东北二人转发展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杜芸芸;文化视角下的东北二人转唱法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惠方;东北二人转的文化人类学解读[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孙艳辉;大众传播语境下东北“二人转”传播形态转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史冰;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5年

6 张静雅;论东北地方戏[D];吉林大学;2013年

7 刘思言;探析东北民俗文化对二人转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牛丽丽;东北二人转的音乐本体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9 孟佳林;二人转传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齐向军;论东北二人转丑角艺术[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487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87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b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