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中国戏曲时空意识论

发布时间:2018-02-24 03:07

  本文关键词: 戏曲艺术 舞台艺术创作 时空意识 以大观小 全幅天地 戏曲美学 出处:《艺术百家》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表现人和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我国戏曲以大观小、以小观大的时、空意识,常常创造的是一个"全幅的天地"。纵观我国戏曲历史,从来不排斥任何探索。豪华版的大制作几乎没有间断过,不信,到昆明湖岸边看看慈禧看戏的大舞台就可以想象,而且,也曾出现过机关布景。不过,我国戏曲的主流,始终是空荡荡的舞台。抟虚成实,使虚的空间化为实的生命不仅是创造舞台形象的手段,也是一种审美观念,一种审美境界,一种美。它不仅有助于创造多姿多彩的舞蹈,创造千变万化的舞台形象,还有助于创造一幅"全幅的天地",同时表现宇宙万物的本体与生命——道,从而加强作品自身的生命。它是我国戏曲时、空意识的灵魂,也是我国戏曲美学意识的灵魂。万万不可丢掉。
[Abstract]:In order to express people and the world in which they live, Chinese operas often create a "whole world" with a big view of small, small views of great time and space consciousness.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Chinese opera, Never repel any exploration. The deluxe version of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has almost never stopped, do not believe, go to the banks of Kunming Lake to see the grand stage of Cixi opera can be imagined, and, has also appeared the Organ scenery. However, the mainstream of Chinese opera, It is not only a means to create the image of the stage, but also an aesthetic concept, an aesthetic realm, a kind of beauty. It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creation of colorful dance, Creating an ever-changing stage image will also help to create a "whole world", and at the same time represent the Noumenon and Life-Tao of all things in the universe, thus strengthening the life of the work itself. It is the soul of empty consciousness in Chinese opera. It is also the soul of Chinese opera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分类号】:J8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李欣韵;;仿古与生态园林之典范——成都“芙蓉古城”园林设计特色解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5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陈虹;;试论《周易》的美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毕涛;;论中国古代叙事诗之“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熊燕霞;;从“传神写照”到“以形写神”——试析顾恺之的绘画美学观[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5 赵秀兰;;论佤族神话《司岗里》中美的原则[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玉勤;;《画语录》:绘画意境论之集大成者[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王南;;明十三陵规划设计的象征含义与意境追求[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9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10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瑜;论范小青小说创作的流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妍;折衷而论 从心而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斌生;神似·虚境——戏曲美学品格二题[J];艺术百家;2001年02期

2 刘涛;;试论张庚戏曲美学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J];戏曲艺术;2009年04期

3 良田;;戏曲美学家陈幼韩[J];陕西戏剧;1984年12期

4 王朝闻;戏曲美学与艺术美学[J];文艺研究;1986年05期

5 吴乾浩;戏曲美学特征的新变化[J];文艺研究;1988年06期

6 吴乾浩;;有规则的自由行动——戏曲美学特征探微[J];戏剧艺术;1988年02期

7 肖;;戏曲美学中的几个问题[J];戏剧文学;1992年03期

8 陈中元;进一步认识戏曲美学在创作中的价值——戏曲表导演常识散论[J];黄梅戏艺术;1993年Z1期

9 蒋锡武;戏曲美学意识的形成过去与中兴[J];上海戏剧;1993年06期

10 李培坤;王政;;贵族意志的灵光——明代教化派戏曲美学[J];唐都学刊;1993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宋波;宁静以致远[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整理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尹平平;戏剧到底是什么?什么又是好戏?[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毕思峰;徐渭戏曲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璐;戏曲美学书写方式的多种可能性[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28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28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e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