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县东路二人台发展调查与研究
本文选题:东路二人台 切入点:艺术特色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二人台艺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二人台分为东西两路。东路二人台以康保县最为著名。短小活泼的剧情、粗犷豪放的舞蹈、悠扬高亢的曲调、风趣幽默的表演,使二人台艺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康保东路二人台是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多民族文化碰撞融合的文化产物,有着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特别是研究蒙汉文化交融的学术价值。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康保东路二人台的发展,本文的写作主要运用实地调查、访谈法,并结合二人台相关文献资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对东路二人台的起源、脉络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访谈,对二人台的艺术特色、价值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对如何保护和抢救二人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Abstract]:The two-man Taiwan art has been popular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Shanxi, Shaanxi and Hebei provinces for more than 140 years. The boundary is Hohhot, Inner Mongolia. The two people's platform is divided into east and west two roads. East Road two people's stage is most famous for Kangbao County. Short and lively plot, rough and bold dance, melodious and high-pitched tunes, funny and humorous performances, make the two people love the art of the two people. Kangbao East Road i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regional culture, a cultural product of the collision and integration of multi-ethnic cultures, with outstand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Especially to study the academic value of the blending of Mongolian and Han culture.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person station on Kangbao East Road. The writing of this paper mainly uses field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method,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materials of the two-person station, using the relevant subject knowledge. This paper makes a full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on the origin and context of the two-person station on Donglu, discusses and discuss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the two-person st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tect and rescue the two-person st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会英;;浅析石家庄丝弦的艺术特色[J];大舞台;2011年06期
2 林征;李妮;;画像石及其艺术特色——浅析徐州汉画像石及其艺术特色[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3 王娟;;刍议《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7期
4 罗远玲;;试论冼夫人传说的艺术特色[J];南方论刊;2011年07期
5 王丹;;论苏舜钦政论文的艺术特色[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6 李宁;;曹植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1年06期
7 刘欣;;论李清照前期词的艺术特色[J];大舞台;2011年07期
8 王婷;;濮阳麦秆画的艺术特色探析[J];华章;2011年17期
9 窦彬;;浅谈泰山皮影的艺术特色[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10 王琳;;浅析《伪君子》中的人物特点与艺术特色[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小英;;嵊州吹打的艺术特色[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杨德;;试论黄平苗族泥哨的艺术特色及价值[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周华;王修文;;浅谈《夜走灵官峡》的艺术特色[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4 刘新民;;《古舟子咏》主题及艺术特色浅论[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5 张成坤;;浅谈丁宝桢诗词的艺术特色[A];全面的总结 科学的评价——丁宝桢诞辰18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雷河清;彭剑青;;毛泽东诗词艺术特色探微[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7 章燕;;两种诗歌传统的交融——从《墓畔的哀思》诗群看屠岸十四行诗的艺术特色[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马兴荣;;稼轩词艺术特色探微[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9 孟云飞;;流行书风浅议[A];北京三希堂艺术院艺术家文集[C];2007年
10 王景怡;;中国绥棱黑陶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对策初探[A];黑龙江省绥化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翁效彬 李绪萱;技绝艺佳放异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2 韶关市群众艺术馆 邓学聪;浅谈韶关传统舞蹈的现状与艺术特色[N];韶关日报;2009年
3 刘先玲;组合奇石的艺术特色[N];中国商报;2007年
4 王充闾;学者小说艺术特色刍议[N];辽宁日报;2007年
5 张金生;平湖钹子书的艺术特色[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彭涛;歌曲《青藏高原》的艺术特色[N];音乐周报;2002年
7 张玉太;同题四色 形神毕现[N];中国电影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殷尚清;汉唐歌舞入画来[N];甘肃日报;2006年
9 高占祥;兼容并包 卓尔不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10 周刊记者 王恒;守护纯真[N];四川政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冠文;谢灵运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于海鹰;查慎行诗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丁恩全;孙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文飞;洪迈《夷坚志》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石天飞;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彦明;李奎报散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陶宇;雕塑公园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8 萧萍;折光的汇合:暧昧与胁迫性生存[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9 刘萍萍;黄文焕《陶诗析义》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晓敏;莱蒙托夫的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丽;宋元教育小说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龙新辉;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诗论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廖敏;清水建筑环境的探索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潘秋平;四川现代散文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靳伟娜;张天翼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D];河南大学;2006年
6 常虹;电视广告音乐艺术与商业属性分析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7 崔蕾;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艺术特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朱丹丹;户外广告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的艺术特色塑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刘龙;川端康成小说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东亮;歌剧《卡门》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57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57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