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中国现代民间说唱艺术的生存与经营——兼与戏班经营比较

发布时间:2018-03-14 05:44

  本文选题:民间说唱艺术 切入点:戏班 出处:《戏曲艺术》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说唱艺术是中国文学和各类艺术的母体,直接孕育了小说、戏曲等,并对音乐和舞蹈等产生重大影响,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现代的说唱艺术主要与戏曲并存在剧场中:茶馆的说唱表演多旨在收取观演费用,也有以说唱表演为诱饵来收取茶资。游艺厅经营戏曲等多种艺术,说唱艺术是其中的关键。说唱艺术上电台演播,或赚取高额广告费,或利用电台影响来带动剧场的效益。和戏曲相同的是,剧场的说唱表演建立了"名角制"体系,以名角为号召提升剧场效益,名角也因此控制了经济分配。剧场中说唱艺人的收益方式主要有包银、人头份、加钱、赶场等。经励科、剧场中的"票头"、艺人中的"掌穴"和地方势力是剧场经营说唱表演的主要管理者。其经营方式与戏班有同有异。
[Abstract]:Chinese rap art is the mother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ll kinds of arts. It directly breeds novels, dramas, etc., and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music and dance. Modern rap art mainly exists in theatres with opera: teahouse rap shows are mostly designed to charge for watching performances, and some use rap performances as bait to collect tea money. The art of rap is the key. The art of rap plays on the radio, or makes a lot of advertising money, or u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radio to dri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heater. Just as with the opera, the rap performance of the theater has established the system of "famous horn". Using the famous actor as a call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heater, Mingjiao also controlled the economic distribution. The main ways of income of the hip-hop artists in the theater are as follows: package silver, people in the first place, increase money, go to the market, and so on. The "ticket head" in the theater, the "palm hole" in the entertainers and the local forces are the main managers of the theatrical rapping performance, and their management method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opera troupe.
【作者单位】: 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许昌学院文学院;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相声艺术研究》(10YJC760004) 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相声艺术史论》(J12WK69) 2012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山东民间说唱艺术研究》(2012222)
【分类号】:J8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华;;相声的艺术演进与表演场所之关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陈美静;;试述清代有关歌本的传播情况[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张婷;;山东琴书的娱乐、教育、再生功能探析[J];戏剧丛刊;2010年04期

4 田莉;近百年来中国曲艺之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05期

5 闫秋红;;满族作家蔡友梅的京味小说与相声艺术[J];满语研究;2012年01期

6 王爱民;;论侯宝林相声语言的个人情采风格[J];河南农业;2008年10期

7 潘莉;曹凌燕;;宁波走书艺术的起源、保护与发展[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03期

8 陈建华;;中国相声的艺术本体新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刘昭;李雪梅;;清代民国“鼓词体小说”概念阐释[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陈建华;;相声艺术中的捧与逗[J];泰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蔡连卫;“杨家将”小说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刘洪艳;当代历史文化视野中的吕剧艺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徐燕;隋唐故事考论[D];扬州大学;2010年

4 张莉;“水浒”评话(评书)与说话传统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5 孙跃;靖江做会讲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宝杰;区域—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7 好比斯嘎拉图;胡仁乌力格尔生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敏婕;《大唐秦王词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曾环;楚湘雅韵[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振芳;近代济南休闲娱乐场所与市民生活[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娟;“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大会”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5 吴海波;元代河北音乐历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孙晓军;岳飞戏创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焱炜;论拟弹词[D];苏州大学;2001年

8 冯巩;相声艺术创新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吴倩;清代河北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雪颖;明代唱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丹南;回忆太行山京剧演出活动[J];戏曲艺术;1998年04期

2 柴立扬;商品经济对戏曲的促进与影响[J];安徽新戏;1994年01期

3 丽影;麦茬石磙豫东调[J];东方艺术;1994年06期

4 陈骅;海外潮剧概观之七:海外潮剧剧目的编演方式[J];广东艺术;1997年01期

5 姚新勇;走进田野 触摸草根[J];民族艺术;2002年01期

6 刘致中;中国古代戏班进入越南考略[J];文学遗产;2002年04期

7 潘家懿;郑守治;;粤东海陆丰戏班、道坛隐语考察[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明巧玲;;韵味——河南传统说唱艺术(曲艺)展演在郑州举行[J];东方艺术;2009年S1期

9 林国平;闽台宗教祭祀与地方戏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邓小秋;随笔二则[J];当代戏剧;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士星;;论晋商对山西戏曲文化的贡献[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冯志莲;;东北大鼓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系列)[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3 张绍兴;;云龙县白族吹吹腔戏调查[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郭思九;;云南少数民族戏剧的早期形态[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5 民进海南省委文化委员会课题组;;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琼剧发展研究[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梁伦勇;;客家傀儡戏行业公会——“田公会”[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谢万智;;关于民间戏曲艺术之乡南安的调查[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8 林汝德;;桂东南艺术奇葩——牛娘戏[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林汝德;;论牛娘戏的源流沿革、艺术特色和发展前景[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蔡崇春;从平;;谈光山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晓星;茶客打赏养活草根戏班[N];广州日报;2010年

2 记者 王婷 通讯员 应华均 王洪良;戏班蜕变进行时[N];浙江日报;2010年

3 何兴宝 记者 郭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N];广元日报;2010年

4 赵凤兰;像野草一样生存[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傅谨;江志岳和他的青年越剧团[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孔庆炎;商品经济与粤剧创新[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马靖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京戏养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翁卿仑 报道组 钟建芬;百年沉浮 一生戏缘[N];温州日报;2011年

9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王霞;闻香方知何时醉[N];光明日报;2011年

10 覃绍礼;岑溪牛娘剧[N];中国文化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庚;民国北京戏剧市场研究(1912-1937)[D];武汉大学;2011年

2 秦思;白族吹吹腔戏的历史叙述[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3 申浩;从边缘到中心:晚清以来上海评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群荻;宁都民间戏班探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冰洁;谷家戏班转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霍豆豆;一支花鼓千斤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4 唐霞;怀梆在民间社会的生存历史及功能分析[D];河南大学;2007年

5 徐薇;从戏班到乐队[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6 王永健;桐柏皮影戏音乐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邱灵;福安幔帐戏田野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8 石力夫;长沙民间花鼓戏班的生存调查及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9 杨国栋;魏村牛王庙庙会演剧活动的生态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10 王伟;清代京剧历史文献述略[D];中国戏曲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609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609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f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