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晚期风格”叩寻威尔第暮年之作——论连续性歌剧《奥赛罗》
本文选题:威尔第 切入点:《奥赛罗》 出处:《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威尔第于1871年完成《阿依达》之后,经历了一段长期的沉默年代,意大利歌剧所面临的危机、政治热情的消退、死亡意识的滋长都成为了威尔第搁笔十载的原因。当威尔第于1881年重温旧业,再次提笔创作歌剧时,他已跨过了一道"无形的分野",获得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创作风格,这种在晚年形成的新风格可称为"晚期风格"。文章将以《奥赛罗》为例,重点分析威尔第在这部晚期歌剧中如何处理重要的分曲,如何调和传统与现代间的矛盾、结合新旧风格之精华,从而创作出不同于瓦格纳乐剧的意大利连续性歌剧。
[Abstract]:After Verdi completed Aida in 1871, after a long period of silence, the Italian opera faced a crisis, and political enthusiasm subsided. The growing consciousness of death has been the cause of Verdi's ten years of writing. When Verdi restarted his work in 1881, he had crossed a "invisible divide" and acquired a different style of writing. This new style formed in his later years can be called "late style". Taking Othello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will focus on how Verdi deals with important separations in this late opera, and how to reconcil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 times. Combined with the essence of the old and new styles, the creation of a different from the Wagner opera Italian continuous opera.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
【分类号】:J8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莉;;从歌剧《波西米亚人》的研究与分析中看普契尼[J];北方音乐;2010年04期
2 胡东冶;;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艺术风格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党江涛;;从歌剧《阿依达》看威尔第在创作中的创新[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杨志玲;;威尔第歌剧的创作特征[J];大舞台;2014年05期
5 邱桂香;;关于我国歌剧创作的几点思考[J];学术评论;2014年03期
6 褚晓冬;;以音乐承载戏剧[J];芒种;2014年14期
7 徐晓红;;论音乐在歌剧中的戏剧功能[J];华中人文论丛;2014年01期
8 王石磊;;论歌剧的戏剧结构[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9 刘双;;社会环境对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创作之影响[J];人民音乐;2008年12期
10 吴静寅;;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女高音咏叹调艺术风格之比较[J];人民音乐;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戈晓毅;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1920年-1949年)[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2 陈新坤;文本、隐喻与音乐作品诠释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3 周文娇;巴托克三部舞台作品的戏剧观念及创作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4 刘丹霓;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5 钱庆利;中国民族歌剧音乐创作中的板腔体结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迎婕;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音乐特点与演唱风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丛媛媛;威尔第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二红;威尔第歌剧的创作特征及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研究[D];温州大学;2010年
4 常云云;威尔第歌剧《阿依达》中阿依达的形象塑造及演唱探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8年
5 韩晓燕;瓦格纳与威尔第歌剧创作风格之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6 薛瑞芝;论普契尼歌剧音乐特征之下的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D];兰州大学;2008年
7 高巧艳;歌剧《弄臣》重唱艺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金萍;歌剧《茶花女》中薇奥莱塔形象塑造分析[D];河北大学;2007年
9 刘思佳;歌剧《阿依达》中两位“公主”的音乐形象塑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10 向攻;浅析普契尼歌剧咏叹调《多蕾塔做了什么美梦》[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登登;;威尔第的歌剧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任海杰;;威尔第的晚年突破[J];上海文化;2013年09期
3 三坝;百年辉煌威尔第[J];视听技术;2001年04期
4 仲夫;威尔第《弄臣》[J];视听技术;2001年12期
5 ;音乐书刊介绍[J];音乐爱好者;2001年04期
6 贾非言;威尔第的《安魂曲》[J];音乐爱好者;2001年05期
7 甫甫;网上威尔第[J];音乐爱好者;2001年05期
8 谢力昕;何塞·库拉的威尔第[J];音乐爱好者;2002年06期
9 肖戈;威尔第:利戈莱托[J];视听技术;2004年09期
10 乡土;威尔第百年[J];视听技术;2005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诗嵘;热心公益的威尔第[N];音乐周报;2001年
2 记者 吴丹;威尔第,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3 赵景扬;威尔第,,从维罗纳看到长沙[N];音乐周报;2013年
4 早报记者 周云;飞翔吧歌剧,乘着金色的翅膀[N];东方早报;2011年
5 记者 王理略 龚雪 通讯员 吴丹;威尔第最佳演唱大奖首现中国面孔[N];湖北日报;2012年
6 诗人、《空中生活》主编 周江林;人格像音乐一样意乱神迷[N];华夏时报;2013年
7 本报首席记者 邵岭;威尔第“冷门”歌剧沪上遇知音[N];文汇报;2013年
8 杨燕迪;威尔第的政治情怀[N];文汇报;2013年
9 杨燕迪;半个世纪的长气息“渐强”[N];文汇报;2001年
10 徐成;两颗伟大心灵的碰撞[N];文艺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陶立新;论威尔第晚期歌剧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的继承与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文博;论合唱在威尔第歌剧中的应用特征[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红粉;论威尔第歌剧中的女高音人物形象塑造[D];河南大学;2009年
3 潘叶琴;威尔第歌剧《弄臣》吉尔达形象塑造及审美特征[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安东;威尔第歌剧《路易莎·米勒》的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5 刘雅琴;威尔第歌剧《弄臣》中吉尔达角色的分析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6 沈光耀;析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以菲利普二世为中心的戏剧性体现[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7 张海涛;莫扎特式男中音与威尔第式男中音之歌剧角色的比较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8 李永光;威尔第歌剧《弄臣》男中音咏叹调的演唱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强;威尔第歌剧《弄臣》中曼图亚公爵的角色及其唱段分析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10 余国盛;威尔第歌剧男高音演唱特征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34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63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