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话剧家的言说身份
本文选题:现代话剧家 切入点:言说身份 出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摘要】:中国现代话剧家通过对话剧的引进和推广参与到新文化建设中来,在对旧戏和文明戏的批判中确立自己新剧作家的言说身份,在对优伶角色排斥中确立自己的新型知识分子的言说身份,在对社会使命的关注中确立自己的戏剧活动家的言说身份。这三种言说身份共同造就了现代戏剧家的现代品格。
[Abstract]: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and promotion of modern Chinese drama, Chinese modern dramatists take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ulture, and establish their new dramatists' verbal identity in the criticism of old and civilized drama. The establishment of his new intellectual's speaking identity in the rejection of the role of superior actor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his own speaking identity of drama activists in the course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mission have jointly created the modern character of the modern dramatist.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文学谱系”(11JZD034)
【分类号】:I207.3;J8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栋;;老舍与《红楼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2 岳山;;自由主义群体议政的努力——《努力周报》的创刊和停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3 任晓勇;;试论胡适的“白话唐诗”观[J];北方论丛;2012年03期
4 高岭;;文学体裁的语言运用特征[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冯燕庆;老舍剧作的精品意识与中国话剧事业的振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丽霞;;胡适对“五四运动”的态度分期[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7 张中宇;;文学研究的宏观视野与理性阐释——评《迟到集:学术思辨与艺文随笔》[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凌云国;;简论老舍儿童剧的艺术特色[J];特立学刊;2012年02期
9 姜耕玉;艺术形式:线条、动作、声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朱德发;;坚持科学理性“为大中华,造新文学(化)”——解读胡适科学的人生观[J];东岳论丛;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青唐;;《水浒》“杀嫂”故事的溯源与演绎[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俊琴;中亚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D];兰州大学;2011年
2 江心力;二十世纪前期的荀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3 龚芬;论戏剧语言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陈留生;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符传丰;老舍短篇小说论[D];复旦大学;2007年
6 郑志峰;重建社会重心:战后自由知识分子群体研究(1945-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凌翔;新中国的旧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8 孙正国;媒介形态与故事建构[D];上海大学;2008年
9 郭小英;中国现代学术性自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何宇宏;曹禺戏剧文体话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文玉;胡适人生哲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丽;民国时期的安徽留学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芳;从政策到文艺[D];河南大学;2011年
5 刘广生;中学语文戏剧文本教学去戏剧化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周琰;从目的论角度看京剧《凤还巢》英译本[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李萌萌;老舍新中国话剧对城市的想象[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绯;试论多视角下的中学语文课文概括[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米砚田;《千万不要忘记》剧本的艺术语言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闫奇;论沙汀小说的戏剧特征[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逄增煜;;徘徊于都市的缪斯——中国现代话剧发展历史的生态学考察[J];戏剧文学;1992年07期
2 陆维天;汤奇云;;中国现代话剧文学发展的审美透视[J];新疆社科论坛;1993年04期
3 马明;王文显与中国现代话剧[J];艺术百家;1997年03期
4 陈咏芹;政治思维定势与中国现代话剧人物形态[J];江海学刊;1998年02期
5 蔡东民;;要现实还是要浪漫——中国现代话剧兴起之初的艰难选择[J];剧作家;2006年06期
6 田一苇;;中国现代话剧和戏曲的 参照与借鉴[J];戏剧之家;2001年03期
7 黄爱华;论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对中国现代话剧创作的影响[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吕双燕;;中国现代话剧演技的初步探索[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杨红;;早期校园话剧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意义[J];四川戏剧;2008年05期
10 吴萍;;翻译的颠覆力——反思中国现代话剧的发生[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双燕;中国现代话剧:民族表演体系的探索和建构[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陶海娟;中国现代话剧的诗性特征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2 郭玉琼;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诗性精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65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66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