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的冲动一一当代民族戏剧对外来音乐的狂炊化借鉴
本文选题:民族戏剧 切入点:外来音乐 出处:《音乐创作》2015年03期
【摘要】:文化全球化让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在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上显示出了更多的不可预料性,这一过程催生了很多别样的文化新形式。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过程是异质文化的缱绻与决绝的过程——感性和理性的杂糅。中国民族戏剧和外来音乐的百年对话过程,更明显的体现出中西文化当代交流进程:从排斥,到认识,到认同;从全盘西化到放出眼光,选择"拿来";从冲动的模仿,到理性的借鉴。中国当代民族戏剧在与外来音乐的冲击过程中彰显出文化的多元化魅力。
[Abstract]:Cultural globalization has made cultural conflict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more unpredictable at both the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levels. This process has given birth to many other new forms of culture.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is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heterogeneous cultures-a mixture of sen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A century-old dialogue process between Chinese national drama and foreign music. It clearly reflects the process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from rejection, to understanding, to identity; from total westernization to giving out vision, choosing "take"; from impulsive imitation, Chinese contemporary national drama shows the pluralistic charm of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its impact with foreign music.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学院钱江学院;
【分类号】:J6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单波;;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命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罗浩;;中西圆融:中国音乐教育的必然走向——兼评马秋华教授的声乐教学[J];音乐创作;2009年06期
3 智联忠;;现代戏推动了戏曲的发展 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后的思考[J];中国戏剧;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兵;牛振宇;;《金银岛》:西方人的“东方幻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康利荣;;他乡的名分,故乡的误读——浅谈谭恩美的《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李意;;爱德华·萨义德:以人文介入政治[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5期
4 黎煜;;《破碎的花朵》:格里菲斯的跨种族爱情禁令[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马元雄;;萨义德《东方主义》思想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6 范理;;一半像邪魔 一半像小孩——论《蝴蝶君》中东方主义者的东方印象[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郑爱华;;浅谈声乐课堂教学中的教育艺术体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8 王文娟;;探讨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自觉[J];东南传播;2009年06期
9 王宇;;问题与困境:都市文化建构中的上海双年展[J];都市文化研究;2010年00期
10 李江月;;美国电影中的华人男性形像诠释[J];电影文学;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3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亮;流亡的诗学[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红燕;任璧莲小说中的身份焦虑[D];苏州大学;2011年
7 教军章;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宋大琦;天理循环[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王少娣;跨文化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朱利民;西方理论中国化的步伐:进化论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变异[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顾彬;王祖哲;;“只有中国人理解中国”?[J];读书;2006年07期
2 孙向晨;莱维纳斯的“他者”思想及其对本体论的批判[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马秋华;歌唱中声与字的关系[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刘大坚;中国音乐教育史简编(上)[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5 任平;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6 黄玉顺;中国传统的“他者”意识——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分析[J];中国哲学史;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红歌;;外来音乐如何在中国谋求发展——以美声歌曲与流行音乐的对比为例[J];大舞台;2014年09期
2 马可;关于隋唐时代吸收西域音乐的历史经验[J];人民音乐;1956年12期
3 孙学武;植根大和土 盛开扶桑花——现代邦乐与作曲家三木稔[J];人民音乐;1986年06期
4 伊楠;;对巴赫部分器乐作品中外来音乐因素表现形式融合性意义的深层认知[J];北方音乐;2010年09期
5 伊楠;;约·塞·巴赫器乐作品中外来音乐因素表现形式探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8期
6 王力;;外来音乐推动本土音乐繁荣发展的历史条件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柳羽;;话说中国的传统谱架[J];乐器;1987年03期
8 陈明恩;中国合唱百年[J];福建艺术;2000年05期
9 金文达;日本雅乐的实质——使外来音乐日本化的几个步骤(续篇二)[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10 金文达;日本雅乐的实质囿(续篇一)——使外来音乐日本化的几个步骤[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伊楠;约·塞·巴赫部分器乐作品中外来音乐因素的影响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孔彦;“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外来器乐在中国的发展与流变[D];河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67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667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