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论戏曲表演中的“绝活”

发布时间:2018-03-27 07:03

  本文选题:戏曲 切入点:绝活 出处:《戏剧艺术》2015年01期


【摘要】:戏曲表演中的"绝活"是最吸引观众的一个看点,它们可分为传统杂技类、戏曲艺人自创类与魔术类。在剧目的舞台呈现中有着营造真实的不平凡的情境、帮助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表演手段等作用。这些"绝活"有的来自于杂技、武术、气功,有的为巫傩艺人传承,有的则是艺人结合剧情而创造出来。今日要振兴戏曲,不能忽视了"绝活"。
[Abstract]:"Special skills" in opera performance is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to the audience.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acrobatics, traditional acrobatics and magic. There is a real and extraordinary situation in the stage presentation of the repertoire. Help create vivid characters, enrich performance methods and so on. Some of these "stunts" come from acrobatics, martial arts, Qigong, some are inherited by Wu Nuo artists, others are created by artists combined with the plot. Today, we need to revitalize the opera. One cannot ignore the "absolute skill".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戏剧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4DB07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华戏剧通史》(项目编号:JSZ11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8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娟;;河南地方戏窝班学徒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2 宾昕;;民间戏班的人类学探析——以广西全州县红洲农民“鸳鸯”戏班为个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3 陈东;;徽班源于安庆考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汪同元;;岳西高腔的艺术形态与文化意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5 欧磊;;明代中后期奢侈风气差异特征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陈亮;;论张岱小品文修辞的耦益策略[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何丙瑞;;论《长征组歌》的民族性特征[J];长城;2009年08期

8 吴承忠;;影响古代北京城市休闲活动发展的因素[J];城市问题;2011年09期

9 郭长保;;王阳明“心学”与晚明及新文学思想的勃兴[J];船山学刊;2011年03期

10 王卓;;傅山之刺世杂剧《齐人乞食》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季卿;;析古戏台下设瓮助声之谜[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新;张岱及其诗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叶康宁;竞尚清雅:明代嘉万时期的书画消费[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兴利;山西北路梆子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孟凡玉;假面真情[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戴和冰;清代北京高腔考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王学锋;贾村赛社及其戏剧活动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程晖晖;秦淮乐籍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朱俊玲;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毛忠;明代弋阳诸腔与民间文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藏族民俗文化中的海螺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郭德华;豫剧“豫东调”与“豫西调” [二八板]类唱腔的差异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曹新玲;民国时期开封剧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史周宾;濮阳大弦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程波涛;樊粹庭豫剧改革初论[D];河南大学;2011年

6 刘恩祺;《陶庵梦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萃娟;从评剧的起源和发展中分析近代冀东人的思想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温晓敏;佛教与晚明传奇[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袁薇;明中晚期文人饮茶生活的艺术精神[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芳芳;“申遗”对马堤吹腔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华;中高等戏曲表演教学之比较[J];戏曲艺术;2003年01期

2 唐雪莲;也谈戏曲表演及体会[J];文化时空;2003年08期

3 李云;搞戏曲表演仅有一辈子是远远不够的[J];中国戏剧;2004年12期

4 张萍;浅谈戏曲表演中的“技”与“戏”[J];黄梅戏艺术;2005年01期

5 刘海萍;;从《烤火》谈戏曲表演的情感体验[J];艺苑;2006年04期

6 刘宽营;;浅议戏曲表演专业视唱课[J];戏剧之家;2006年Z1期

7 李波;;论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王驯;;戏曲表演纵想——试探“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吴燕;;动于衷而形于外——谈戏曲表演的体验和表现[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2期

10 汪利军;;戏曲表演教学浅谈[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阳羡;;中国戏曲表演学会[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2 ;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剧照[A];中国演员(2008年第2期总第2期)[C];2008年

3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宁波市召开2010年理事会[A];中国演员(2010年第3期总第15期)[C];2010年

4 刘景亮;;对于戏剧的现状与未来的感觉——在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08年舞钢年会上的发言[A];中国演员(2008年第3期总第3期)[C];2008年

5 胡岳明;;在鄞州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13年年会暨戏曲继承弘扬与现代戏表演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演员:2014年第1期(总第37期)[C];2014年

6 谭静波;;戏曲现代戏表演的推陈出新[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阿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规律和理论[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8 ;编后记[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9 梅葆玖;;戏曲表演是程式化、戏剧化的歌舞表演——在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06年年会上的发言[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10 ;欢迎参加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团体会员[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竹音;戏曲表演人才须防学历高消费[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 周龙;戏曲表演人才高等教育规律探析[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范春义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戏曲表演禁用真刀重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记者 王小宁;“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情况座谈会”举行[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记者 包松娅;文化部制定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规划要点[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傅谨;给戏曲人才培养更多自主空间[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茜;关注戏曲表演理论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杨雪;探索中国戏曲表演的理论深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张静;为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给力[N];文艺报;2010年

10 王涛;戏曲表演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探索[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京;中国戏剧戏曲表演中对于动情点的诠释及其处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凤丽;论性别错位的性别批评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红叶;莆仙戏音乐中锣鼓点与戏曲表演关系之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0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670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9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