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佛山“龙舟说唱”的活态传承与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7 14:29

  本文选题:龙舟说唱 + 口传 ; 参考:《文化遗产》2014年02期


【摘要】:主要存活于佛山顺德的龙舟说唱因其地方性、底层性、流动性特点历来缺少学术观照,因此以帕里-洛德"口头程式诗学"及鲍曼的表演理论为参照并辅以田野调查法,从文字文本转向表演中的说唱,考察龙舟说唱艺人学艺的阶段性状态,论析龙舟说唱表演的惯常和即时情境,深描其程式化的唱腔及锣鼓技艺,从而呈现龙舟说唱以口传身授为传承方式、以表演情境为依存场域、以声腔锣鼓为生成技术的活态传承特点。最后认为在表面热闹的传承传播景象背后隐藏着致其濒危的诸多因素,调动保护主体的可持续性参与、实施对重点传承人的供养式保护、激活遗产的造血式传承是实施龙舟说唱保护的尝试性路径。
[Abstract]:Due to its local, bottom-level and fluidity characteristics, the dragon boat rap, which mainly lives in Shunde, Foshan, has always lacked academic attention. Therefore, it is based on Parry Lord's "Oral procedural Poetics" and Baumann's performance theory and supplement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From the text to the rap in the performance, to investigate the stage state of the learning skills of the rappers in the dragon boat, to analyze the usual and immediate situations of the rappers, and to describe their stylized singing and gongs and drum skills.Thus it presents the living inheri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zhou rap with oral transmission and body teaching, performance situation as dependent field and vocal gongs and drums as generating technology.Finally,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make it endangered behind the lively transmission scene on the surface, mobilize the sustainable participa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protection, and implement the dependent protection of the key inheritors.Activating the hematopoietic inheritance of heritage is the tentative path to implement the protection of dragon boat rap.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JCZH008) 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2WYXM-0059) “2013年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WJ-11) 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基地2013年自主招标课题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利慧;表演理论与民间叙事研究[J];民俗研究;2004年01期

2 杨利慧;;从“自然语境”到“实际语境”——反思民俗学的田野作业追求[J];民俗研究;2006年02期

3 康保成;;“沿门逐疫”初探[J];戏剧艺术;1990年03期

4 海震;;论戏曲音乐传统传承方式——“口传心授”辨析[J];戏曲艺术;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利慧;民族志诗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任双霞;;牛郎织女故事的叙事群落——以山东沂源县牛郎官庄为例[J];武陵学刊;2010年04期

3 张成福;梁平;;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李亚;;仪式场域中的傀儡戏——对傀儡戏研究现状及方法的思考[J];歌海;2012年02期

5 赵书峰;;湘南瑶族盘王祭祀仪式调查报告——以资兴市团结瑶族乡二峰村“还盘王愿”为个案[J];歌海;2012年03期

6 彭兆荣;;仪式叙事的原型结构——以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马光亭;;苏北“铰人”仪式与口头艺术的传承者[J];民俗研究;2006年02期

8 施爱东;;故事学30年点将录[J];民俗研究;2008年03期

9 刘晓春;;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民俗研究;2009年02期

10 冯文开;;声音的再发现:《捉季布传文》的知识考古[J];民俗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瑾;绍兴舜王巡会会货表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旭东;北京评书的书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赵书峰;湖南瑶传道教音乐与梅山文化[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方千华;竞技运动表演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士闪;乡土社会与乡民的艺术表演[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沈文慧;延安文学与农民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红梅;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族群认同[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李银兵;云南新平花腰傣花街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赛吉拉胡;叙事民歌表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0 冯莉;民间文化遗产传承的原生性与新生性[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岚冲;语本:媒介环境学视野中的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李敬儒;冀中民间故事嬗变研究(1980-201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覃继督;“表演理论”在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述评[D];云南大学;2011年

4 郭凌燕;经历非遗[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杨莹;莱芜南下治“抬杠”习俗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和洁蕾;纳西古乐的传承与保护探析[D];云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马英才;中国民间故事中机智人物故事的文化意蕴[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生柱;表演理论视野下的史诗“梅葛”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9 罗长群;鄂西三胡乡苗族民居建房习俗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郎雅娟;叙事语境下侗族叙事歌“珠郎娘美”的文本变异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福岩;表演理论与民间故事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朝戈金;口头·无形·非物质遗产漫议[J];读书;2003年10期

3 李靖;美国民俗学研究的另一重镇──宾夕法尼亚大学民俗学文化志研究中心[J];民俗研究;2001年03期

4 杨利慧,安德明;理查德·鲍曼及其表演理论——美国民俗学者系列访谈之一[J];民俗研究;2003年01期

5 理查德·鲍曼,翟胜德;对表演的设定[J];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S1期

6 廖明君,巴莫曲布嫫;田野研究的“五个在场”——巴莫曲布嫫访谈录[J];民族艺术;2004年03期

7 高丙中;知识分子、民间与一个寺庙博物馆的诞生——对民俗学的学术实践的新探索[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3期

8 吕微;反思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学术伦理[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5期

9 海震;明清戏曲演唱理论的发展轨迹——三部戏曲演唱论著举要[J];戏曲艺术;199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业鸿;体验角色[J];上海戏剧;2004年Z2期

2 李国柱;;表演的实践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6期

3 彭万荣;;作为学科的表演与作为科学的表演[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徐柏森!江苏;“辨八形”与“分四状”[J];当代戏剧;1996年04期

5 顾琰奇;;话剧表演多元化浅识[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年09期

6 张杰勇;;两个观念,一个实践——电影表演艺术教育的隐忧与思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于是之;;表演笔记[J];电影艺术;1985年04期

8 卢文勤;梅兰芳与“美”[J];中国戏剧;1989年10期

9 晓君;;关于话剧表演的思索[J];戏剧文学;1994年12期

10 谭忠国;;表演理论视野下的《说岳全传》情节设置[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实;;为新世纪中国电影艺术的繁荣谱写新的篇章[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2 田华;;在高等艺术院校表演教学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3 李苒苒;;浅谈内地与香港的影视表演[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4 常立胜;;京剧花脸行的盛与衰[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廖全京;;表演艺术之链上的理论缺环 从一个角度看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评选[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6 赵丹;;解答电影表演艺术的四个问题[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7 张瑞芳;;我的创作经历[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8 于洋;;重视表演艺术创作的学术研究[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9 刘诗兵;吕超;;赵丹表演艺术研讨会摘要[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10 陈me;;形成电影表演创作理论研究的良性循环[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古丽巴努;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千面演员——项X电影公益展映”[N];中国电影报;2009年

2 王迎庆;开启表演艺术之门[N];中国电影报;2007年

3 傅晓航;《清代戏曲发展史》序[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郑洁 本报记者 王琰;京剧市场“借台”给年轻人“唱戏”[N];中国商报;2010年

5 应志良;浙江越剧青年演员大赛别致[N];中国文化报;2000年

6 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 乔晓光;中国皮影——人类的文化遗产[N];经济日报;2002年

7 王迎庆;让航船驶向未开拓的彼岸[N];中国电影报;2010年

8 刘祯 毛忠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从传统到当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谭雪梅;海盐人找回“海盐腔”[N];经济日报;2002年

10 记者 王小宁;“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情况座谈会”举行[N];人民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旭东;北京评书的书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李传华;社会表演学视野下电视剧中法律工作者的表演[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3 董德光;戏曲表演程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璐;“足的文法”—铃木方法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2 李蔷;论角色表演者的困境[D];四川大学;2007年

3 高万雄;汤姆·汉克斯表演艺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岳莹;郑君里研究初论[D];重庆大学;2009年

5 刘冬威;民族心理剧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薇;论演员的性格化创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7 施琪;从朴赞旭的“复仇三部曲”谈电影导演的陌生化技巧[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8 王睿;山西侯马皮影的流变及产业化发展[D];山西大学;2007年

9 李玉英;河湟皮影戏的程式与表演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金珍;自由意志、情绪记忆[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763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763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4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