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的戏曲叙事特征和戏曲史料价值——兼论明代讲史小说与戏曲的双向互动及文体“俗化”观念
本文选题:《残唐五代史演义》 + 戏曲 ; 参考:《戏剧文学》2015年01期
【摘要】:在有关唐末五代题材戏曲的发展演变中,从元到清出现过断层现象,明代讲史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在接续戏曲本事和孕育再生新戏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五代正史和《五代史平话》的影响,论者往往对这部小说的戏曲史料情况有所忽略。从戏曲与小说的互动关系来考察,《残唐五代史演义》的戏曲史地位和其反映的明代小说的文体变革意图,对理解明清通俗文学的整体演进和互渗情况提供了难得的早期样本。
[Abstract]: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drama of the late Tang Dynasty and the five dynasties, there were faults from the Yuan to the Qing Dynasty. The novels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biography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mnant Tang and the five dynasties playe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following the opera skills and breeding the new drama.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he story of the History of the five dynasties, critics often ignore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this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ama and fiction, the historical status of opera and the intention of literary style reform reflected in the history of the remnant Tang and the five dynasties provide a rare early sample for understanding the overall evolution and mutual infiltration of popular literatur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作者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
【分类号】:J809.2;I207.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邹振环;;《西洋记》的刊刻与明清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雷汉卿;;语文辞书收词释义漏略禅籍新义例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褚福侠;;元曲“量词+儿”用法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朱运荣;;宋代嫁妆初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方胜;罗芳芳;;“九华四俊”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雷静;;历史时期新疆地区农业灾害发展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10 高楠;宋燕鹏;;墓田上诉:一项南宋民间诉讼类型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霍宏伟;;隋唐洛阳东城形制布局的演变[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建民;;我国民间节庆吉祥食品的符号功能与商品学意义[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孙逊;葛永海;;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双城”意象及其文化蕴涵[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邬国义;;关于墨海书馆一首诗的诠释[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7 赵立新;;梁代的聚书风尚——以梁元帝为中心的考察[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蓝岭;姚乐音;;盘王碧渡海漂失传说辨析[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9 冯培红;;论晚唐五代的沙州(归义军)与凉州(河西)节度使——以“河西”观念为中心的考察[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10 章管炜;;《左传》杜注“既葬释服,谅暻终制”论及其成因解析[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梅国宏;都市文化视域中的宋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欧阳健;《残唐五代史演义传》新说[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王立;;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的佛经及印度渊源[J];东疆学刊;2011年04期
3 肖克;发现研究《残唐五代史演义传》新材料[J];苏州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4 高尔丰;;《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作者释疑[J];明清小说研究;1992年Z1期
5 曾良;《残唐五代史演义传》散论[J];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04期
6 曾良;《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题[J];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05期
7 陈国军;《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非罗贯中所作[J];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01期
8 沈伯俊;《三国》三题[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9 陈辽;;论元明长篇名著创作的共同历程[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1805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805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