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乐师朱权折射明代戏曲理论发展
本文选题:朱权 + 明代戏曲 ; 参考:《兰台世界》2014年15期
【摘要】:古琴乐师朱权,是中国历史上生命的沦落与艺术的创作呈鲜明对照的特殊人物,他将古琴艺术与戏曲理论相结合,建立了曲品式批判体系。通过追溯朱权,折射了中国明初戏曲从资料记录阶段向理论描述阶段的迈进。
[Abstract]:Zhu Quan, a Guqin musician, is a special figure who contrasts the decline of life with the creation of art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He combines the art of Guqin with the theory of opera, and establishes a critical system of musical quality. By tracing back to Zhu Quan, it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pera from the stage of recording materials to the stage of theoretical description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大连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809.2;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荫柏;朱权《太和正音谱》浅探[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闵永军;;论朱权的曲学观[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程明 ,刘茜;朱权事迹及宁王家族统治[J];南方文物;2003年03期
4 万伟成;;继承与新构:朱权的元曲学贡献[J];戏剧文学;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宇芝;;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朵奇葩——管窥清初戏曲中的女性形象[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清慧;明代藩府刻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叶明花;朱权医药养生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郑莉;明代宫廷乐事与戏剧活动编年要录(1367-1645)[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俊玲;明清演唱理论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徐冠华;《神奇秘谱》初探[D];东南大学;2005年
3 张杰;明代江西藩王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陶晶;朱权《太和正音谱》中唱论及其古代歌者史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
5 朱雅琼;《神奇秘谱》调弦法律学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6 邓永胜;宁王朱权的崇道及其道教贡献[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宋海容;《太和正音谱》的“曲品”及“曲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金松;明人推尊戏曲及其文学观念的转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2 闵永军;;《太和正音谱》中“乐府”一词含义辨析[J];世纪桥;2007年10期
3 万伟成;;朱权的戏剧学体系及其评价[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日强;论弹奏古琴的修养(一)[J];乐器;2004年01期
2 彭毅;古琴艺术——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J];档案与建设;2004年06期
3 王今;试论古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J];齐鲁艺苑;2004年02期
4 李祥霆;古琴艺术应该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基础知识之一[J];人民音乐;2004年04期
5 龚一;古琴比赛及其社会化发展[J];人民音乐;2005年06期
6 刘文金;推动古琴艺术的健康发展[J];人民音乐;2005年06期
7 刘德枢;古琴·琴谱·琴师[J];文史杂志;2005年04期
8 王知正;;古琴艺术与儒道精神探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6期
9 柏互玖;陶晓勇;;“首届中国古琴艺术保护论坛”讲演精粹[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谷莉;;浅述唐宋古琴形制演变[J];电影评介;2008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钊;;中国古琴艺术传统的传承、保护与创新[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谢东笑;;习弹古琴——现代都市人的修身养性之道[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古琴:孤芳已难自赏[N];中国质量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王嘉;白天敲键盘 夜晚弹古琴[N];成都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臻青;古琴艺术为何在连觅得众多知音[N];辽宁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袁柳 (源流);古琴在无锡的“热”与“冷”[N];无锡日报;2009年
5 张蕾 陈赫奕 周皓 董艳艳;“古琴热”在加温[N];音乐周报;2010年
6 陈亚萍;博物馆古琴活化收藏与保护[N];中国文物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钱静华;朱必清:一音阁里斫古琴[N];常州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王嘉;千年古琴奏大雅 高山流水有知音[N];成都日报;2011年
9 实习生 陈磊夫 记者 伍斌;当代古琴:曲高还是价高[N];解放日报;2012年
10 《中国民乐》执行副总编 刁艳;古琴当从“热度”走向“深度”[N];中国艺术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斌;现代认同与文化表征中的古琴[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张斌;宋代的古琴文化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6年
3 李松兰;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司冰琳;中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珩;论“和”在古琴艺术中的审美体现[D];河南大学;2010年
2 杜晶;诸城派古琴的传承与生存现状之调查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3 陆涵丽;唐代琴论与古琴美学的发展[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谭水清;意韵—古琴艺术表现之精髓[D];吉林艺术学院;2007年
5 许珩哲;古琴艺术与当代受众的对接研究与思考[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6 陆长超;“斫木求音”[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丹;元韵天真 古调犹存[D];河北大学;2011年
8 李妮莱;蜀派古琴艺术探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王娜;诸城派古琴及其审美特征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江雅心;古琴艺术与中国士人审美情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24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82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