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木兰诗篇》的民族化创作研究
本文选题:木兰诗篇 + 中国歌剧 ;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题材改编自乐府诗《木兰辞》,由关峡作曲、刘麟编剧创作的《木兰诗篇》是一部讴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中国原创歌剧,揭示了呼唤和平正义的主题思想,其音乐创作吸收融汇了歌剧、戏曲、舞蹈等大量中国元素,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加交响乐队演奏,成功的塑造了替父从军、刚柔相济、平凡纯朴、爱好和平的花木兰形象。在国内外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引起巨大反响。本文通过《木兰诗篇》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概况、关峡的音乐介绍,对于其音乐中将《木兰辞》诗歌和音乐合唱结合的问题,咏叹调和咏叙调中以豫剧为主的中国戏曲在旋律中的运用问题,歌曲中润腔和韵白等问题加以集中阐述。而关于《木兰诗篇》的艺术处理问题,则从歌剧音乐的结构特点、和声乐队配置和演出形式、舞美灯光等几方面来分析。由歌剧《木兰诗篇》引发出对中国歌剧的发展道路的思考,笔者希望通过对《木兰诗篇》这部歌剧的中国元素的研究,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创新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Abstract]:The theme is adapted from Yue Fu's poem Mulan ci, composed by Guan Gorge and written by Liu Lin's screenwriter Mulan Psalm, which is an original Chinese opera that eulogizes the patriotism and nation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reveals the theme of calling for peace and justice. Its music composition absorbed a lot of Chinese elements, such as opera, dance and so on. Through the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ymphony band, it successfully molded the Hua Mulan image of joining the army for his father, rigid and soft, plain and peace-loving. Performance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been a great success, causing tremendous repercussion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reation of Mulan Psalm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rea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Guanxia music,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blem of combining the poem of Mulan with the chorus of music in his music.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opera, mainly Henan opera, in the arias and narratives, the melodies in songs, and the rhyme and whiteness in song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artistic treatment of Mulan Psalm is analyz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structure of opera music, the arrangement of harmony band and the form of performance, the light of dance beauty and so on. From the opera "Mulan Psalm", the author think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pera. The author hopes to study the Chinese elements of "Mulan Psalm". To provide some experien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opera.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8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晋杰;;秋游木兰祠[J];江苏政协;2000年11期
2 林越屏;;从中国奇女子到美国邻家女孩——东西方视野下的花木兰[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S1期
3 嵇晓娟;;木兰事迹考略[J];延安文学;2011年01期
4 人玉;;木兰情[J];现代青年(细节版);2010年01期
5 艾飞;;一个故事,两种滋味——记原创舞剧《花木兰》[J];上海戏剧;2005年12期
6 汪骏;;“丽调”经典花木兰 评弹开篇《新木兰辞》[J];上海戏剧;2009年07期
7 陈志龙;;花木兰的经济八卦[J];商业文化;2007年19期
8 龚金平;;《花木兰》:中国式英雄的成长与加冕[J];电影新作;2010年01期
9 胡宇锦;;观剧词三阕[J];秘书;2008年03期
10 苗体君;;花木兰是何许人也[J];语文月刊;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燕;;墙里开“花”墙外香——美国对我国“花木兰”文化资源的开发[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荣蕙荞;荣世生;;声声字字总传情——豫剧唱段《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分析[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裴水妹;;木兰关公在美国 论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传统历史人物的运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颜纯钧;;文化遗产和文化产权[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周立新;方春雅;王丽芳;;我国动漫图书出版的瓶颈与发展出路[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6 王建红;曹凯;傅尚文;舒爱民;张优;吴旬;;不同草种用于茶园绿肥的生物产量特性及对土壤水分、温度变化的影响研究[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邢丹;;全球化的融合与本土化的坚守——以卡通影片的文化解读为视角进行的比较分析[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王玉印;;创新是文化产业的生命力之所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9 王玲;;湖南韶山高速边坡生态防护植物的选择与配置[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胡绍文;;试论古典诗歌异文校勘的方法[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柯;北大星光打造中国版电影《花木兰》[N];光明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关雯;唐季礼:《花木兰》无需海外预售[N];中国电影报;2006年
3 林金华;推陈出新的有益尝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紫茵;《花木兰》的简单与复杂[N];音乐周报;2004年
5 记者 罗序文、周芳、通讯员 赵亮;原创动画片《花木兰》开拍[N];湖北日报;2006年
6 记者 田宜龙邋通讯员 贾文亮;“中国木兰之乡”花落虞城[N];河南日报;2007年
7 王艳玲;寻找商界“花木兰”[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9年
8 文依;有多少贺岁档电影能让我们感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肖一;迟来的《花木兰》[N];光明日报;2006年
10 高根义邋冯新桥;虞城“花木兰”品牌抢眼[N];中国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文萍;当今美国电影里的中国资源与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9年
2 徐金龙;从资源到资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国华;二十世纪豫剧艺术改革发展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4 黄苏瑾;中国动画剧作的民族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敬;变革与模仿:试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创新及其社会意义(1978-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金正秀;晚清女性传记与国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炜;歌剧《木兰诗篇》的民族化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郑伟玲;木兰故事在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变异[D];安徽大学;2010年
3 孙丹;花木兰的跨媒介传播现象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梦娇;大型情景交响乐《木兰诗篇》的艺术特色及花木兰的人物形象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树娟;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迪斯尼动画花木兰女性主义形象解读[D];山东大学;2012年
6 郑琦;歌剧《木兰诗篇》“花木兰”唱腔的演唱艺术[D];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
7 苗雅菡;中国元素的西方化阐释[D];中国戏曲学院;2013年
8 湛红梅;规范制约下的影视翻译[D];中南大学;2008年
9 王丰硕;基于叙事范式的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常露;浅析大型情景交响乐《木兰诗篇》[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38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838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