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闽南木偶艺术美与传承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06 07:43

  本文选题:提线木偶戏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参考:《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年02期


【摘要】:正福建闽南木偶文化源远流长,兼有多项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一,漳州木偶雕刻。其二,漳州、晋江木偶布袋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源于中原佛教文化的闽南木偶艺术,以其工艺制作精美和高超的表演技巧而扬名海内外,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和闽南传统工艺的代表。2012年,由福建省文化厅牵头制定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成为全球10项优秀实践名册项目之一,①福建闽南木偶雕刻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闽南木偶
[Abstract]:Fujian Minnan puppet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as been selected into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first, Zhangzhou puppet carving. Second, Zhangzhou, Jinjiang puppet puppetry, Quanzhou puppet play. Minnan Puppet Art,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Buddhist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is famou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its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and superb performance skills, and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precious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of Minnan. The "Fujian puppet show successor talent training plan", led by the Fujian Provincial Culture Department,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Wor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xcellent practices,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10 outstanding practice roster projects in the world.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Fujian Minnan Puppet carving art again received people's atten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art with Minnan puppet
【作者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艺术系;
【基金】:2012年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JB12657S]
【分类号】:J8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朝闻;值得自豪[J];美术;1993年07期

2 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许宪生;;闽台木偶雕刻艺术比较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山东岚山渔民号子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2 李伟;;乌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原则[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3 贺能坤;;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改革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陈兴贵;;彝族口头传统与民间文学的社会文化功能[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张建;;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嵩口镇为例[J];福建建筑;2010年05期

6 单纬东;;利益权利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基于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实证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别金花;梁保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08年06期

8 姜娜;;文化遗产保护的全民参与——日本酒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及其借鉴[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赵艳喜;;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理念[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6期

10 龙运荣;李技文;;社区参与传统知识保护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万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问题[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林崔宏;;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纳西族“东巴”的生境[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3 蒲娇;;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内涵和原理[A];民族遗产(第三辑)[C];2010年

4 周学江;;文化生态视角下蚕桑丝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规划探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鲁春晓;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季诚迁;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阙跃平;木拱廓桥与社区[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陶雨芳;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一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文文;体验视角下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代凌枝;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媛;羌族地区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谭亚菲;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农业科技继承与利用[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陈冉;文化遗产类体验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武琴;吐鲁番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8 左文盼;庆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经验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冯延冲;传统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10 陈高朋;黄梅戏的保护与传承[D];云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洒玉波;;探析福建漳州木偶[J];美术大观;2009年06期

2 洪世键;;南国奇葩掌中戏——南派布袋戏的历史渊源、基本特征与艺术价值[J];中国戏剧;2006年08期

3 黄文中;陈晓萍;;泉州木偶造型风格探源[J];装饰;2007年01期

4 郑黎;;神凡共生——泉州木偶造型文化特性解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志峰;;基于运动捕捉技术的传统木偶戏数字化研究[J];艺苑;2009年09期

2 卢和乐;;民间性·区域性·传承性——浅谈温州鼓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J];曲艺;2009年07期

3 戴水莲;;浅议非物质文化婺剧西安高腔的保护[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5期

4 杨照珩;;京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思考[J];音响技术;2011年01期

5 田静;;第六届“天桥杯”(北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曲邀请赛举办[J];曲艺;2010年10期

6 赵轶峰;易晴;李卫;丛琳琳;;穿越时空的感动——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专场演出[J];中华文化画报;2008年03期

7 保塞;;载歌载舞哈哈腔[J];乡音;2008年04期

8 梁谷音;;保护文化遗产之我见[J];戏曲研究;2009年01期

9 梁谷音;;保护文化遗产之我见[J];戏曲研究;2009年02期

10 安葵;;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戏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当代戏剧;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颖红;;浅述抚宁皮影雕刻的文化特性[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李艳梅;;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传统戏剧中的缺失[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3 冯志莲;;东北大鼓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系列)[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4 毛丽君;;对松阳高腔地方艺术档案建设的思考[A];2007年浙江省高等学校档案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张连怀;;德江傩堂戏保护和利用浅论[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吕嵩松;;靖西提线木偶戏衰落的对策[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7 黄明珍;;浅谈泉州提线木偶[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8 李磊;周惠来;;河南民间艺术的整合与开发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9 樊玉媛;;纪实电视片的艺术魅力——拍摄《老李先生》一片的审美经验[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10 于超武;;陕西东路皮影戏刍议[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

本文编号:1851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851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6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