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中国戏曲的科班与演出剧团

发布时间:2018-05-07 14:48

  本文选题:中国戏曲 + 家班 ; 参考:《戏剧文学》2017年04期


【摘要】:中国戏曲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传授技艺的形式是"家班"。这种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称作"教坊"。设置的目的,是封建帝王为自己的享乐。明代始有招收贫寒子弟做一种有计划的训练的科班。但当时最为盛行的培养演员的形式,是边教戏边演出的"家班"。至清家班更为盛行,科班出现较早的当为嘉庆间的嵩祝班,以后有三庆班、小荣椿班、金奎班等。晚清,一些王爷、太监为消遣他们寂寞无聊的岁月,多曾办过科班。中国戏曲的演出团体,最早出现的是一种艺人自家组成的班社,在各城镇乡村中巡回演出。宋元时期已十分发达。清代由于地方戏的勃兴,"自集成班"的演出剧团,几乎遍地皆是。至晚清,戏曲的行当、脸谱、服装、道具都已十分完善。演出已注意刻画人物,演员的表演技艺已日趋精湛。观众也随之由茶园里的消遣听戏,而转变为到剧场里欣赏戏曲艺术。
[Abstract]:The earliest form of teaching skill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opera is "Home Class". This form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Tang Dynasty, called the "Jiefang". The purpose of setting up was for the feudal emperors to enjoy themselves. The Ming Dynasty began to recruit poor children to do a planned training of science classes. But at that time, the most popular form of training actors was teaching drama while performing the "home class." To the Qing family class is more prevalent, science classes appeared earlier when Jiaxing between the Song Zhu class, there are three classes, Xiaoyong Chun, Jin Kuiban and so on. Late Qing Dynasty, some Wang Ye, eunuchs to amuse their lonely boring years, many have run science classes. The performance group of Chinese opera, first appeared as a group of artists themselves, touring the towns and villages.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were well developed. Due to the flourishing of local opera in Qing Dynasty, the performance troupes of self-integrated class were almost everywhere. To the late Qing Dynasty, opera business, face, clothing, props have been very perfec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portraying the characters in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performance skills of the actor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exquisite. The audience was transformed from a tea-garden pastime to a theater to appreciate the art of opera.
【作者单位】: 牡丹江师范学院评文学院;
【分类号】:J8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传家;戏曲人物形象塑造的拓展与深化[J];剧本;199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生筠;;中国戏曲的科班与演出剧团[J];戏剧文学;201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晓罗;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座谈会在南京召开[J];中国戏剧;2000年11期

2 尔冬;《中国戏曲精品》已经面世《中国戏曲经典》即将出版[J];四川戏剧;2003年06期

3 ;第三届巴黎中国戏曲节[J];中国戏剧;2008年01期

4 杨小娜;郝艳芳;;中国戏曲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前景[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5 尔冬;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在四川召开[J];戏曲艺术;1988年02期

6 笑伊;《中国戏曲志》编篡工作已见成效[J];戏曲艺术;1988年01期

7 张晓果;中国戏曲社会化、商品化管理史证辨优[J];戏剧报;1988年06期

8 刘世钰;;简论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J];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9 ;《中国戏曲与社会诸色》出版[J];中国戏剧;1993年03期

10 ;中国戏剧[J];中国戏剧;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罗德胤;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A];建筑史论文集(第16辑)[C];2002年

2 蔡敦勇;;中国戏曲的实与虚[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3 何辉斌;;中国戏曲的代言体真的代人立言了吗?——论戏曲的话语模式兼与周宁先生商榷[A];东方丛刊(2001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七辑)[C];2001年

4 荣广润;;尊重中国戏曲的艺术个性[A];中国演员(2013年第2期总第32期)[C];2013年

5 吴双;;中国戏曲在西方的传播及西方戏剧对中国戏曲的影响[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汪人元;;京剧学学科建设初识[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成全民;中国戏曲经历的三种经济社会与三个艺术时代[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记者 邵佩玲;新中国戏曲现代戏60年学术研讨会在金召开[N];金华日报;2009年

3 王学海;中国戏曲的现状与叙事程式的创新[N];文艺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纪秀君;中国戏曲要自信而不自大[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2009年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年会在浙江金华召开[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记者 赵凤兰;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举行年会[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陈淑杰;中国戏曲走出去不妨借鉴音乐剧[N];中国文化报;2012年

8 本报驻北京记者 王晓风 李雪;北京丰台将建中国戏曲文化中心[N];中国文化报;2013年

9 季国平;中国戏曲,,不能在翻译中自我迷失[N];人民日报;2013年

10 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 邢雪;中国戏曲让法国人着迷[N];人民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虎;当代中国戏曲剧场后台空间流线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7年

2 邵梓恒;论中国戏曲的现代转型[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赵雪;中国戏曲“乾旦”艺术的美学解读[D];湖北大学;2013年

4 赵轶峰;中国戏曲话语模式特性及其成因探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5 曾玉冰;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特点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璐;当代中国戏曲画创作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陈雯;中国戏曲中“男弱女强”模式及成因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刘德宾;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姚迪;中国戏曲女小生艺术现象的美学思考[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57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857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d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