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腔早期传播时地考略
本文选题:调腔 + 早期传播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12期
【摘要】:调腔在文献中最早出现是在明末的杭州,其产生的时间大致也在明代后期。从古戏到时戏的转变、调腔剧本中所蕴含的线索以及文献记载等多种信息,都证明调腔活动重心向浙东转移发生在顺康之际,完成在康熙年间。咸丰以后至民国前期,在钱塘江以南的浙东地区调腔班社林立,特别是新昌一地,目前尚保留着数量巨大的晚清民国的调腔抄本。
[Abstract]:The earliest occurrences of tunes in the literature were in Hangzhou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From the change of the drama at the time of the ancient opera, the clues contained in the tune script, and many other information recorded in the literature, it is proved that the shift of the center of the tune activity to eastern Zhejiang took place at the time of Shun Kang and completed in the Kangxi period. From Xianfeng to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eastern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 south of Qiantang River, there were numerous tune banners, especially in Xinchang, which still retained a large number of transcripts of the tune of the late Qing and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分类号】:J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致中;;《铁冠图》为李渔所作考[J];文学遗产;198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强;刘翠红;;《聊斋志异》素材来源五则[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孙瑜;;论蓄妾制及妾的社会地位——以明清时期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3 王斌;;浅探明代民间戏剧搬演的落潮与复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4 赵国号;;明清农民迁业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5 孙根华;邵敏;;《水浒传》:市民意识与英雄末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张静;;方以智《物理小识》中的气象学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魏志静;;论明代的赃罚制度[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8 王伟凯;;明行人司机构性质辨析[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9 杨东方;;小说与历史的互证——以《假虎威古玩流殃,奋鹰击书生仗义》为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赵世瑜;京畿文化:“大北京”建设的历史文化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章宏伟;;毛晋刻书活动考论[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2 王熹;;明代庶民服饰研究[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3 张金奎;;明代军户来源简论[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4 汪晓云;;“端午”与“阴阳五行”[A];2010海峡两岸第六届端午文化论坛研究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丽丽;李自成传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会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李伟峰;香火接续:传统社会的招赘婚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杨祥民;扇子的故事:传统造物的礼仪性与审美性蠡测[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叶康宁;竞尚清雅:明代嘉万时期的书画消费[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辉;《明史·职官志一》笺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琳琳;明代《辽东志》与《全辽志》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永胜;旱魃为虐,,如`匀绶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敏;《杜骗新书》新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丽仙;妈祖神格化的路径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董婷婷;太平天国宗教避讳词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希;明代北京亲军卫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龙希贤;明代中后期抒愤类型文人杂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琳;明清教师阶层与小说的人物塑造[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秋华;;“余姚腔”与“调腔”渊源初论[J];戏曲艺术;2013年04期
2 赵玲勤;;观反响,馈反思——从廉政戏《清官第一》谈新昌调腔的传承与保护[J];大众文艺;2012年08期
3 叶志良;;新昌调腔的传承机制[J];民族艺术研究;2012年04期
4 ;挑水伯——浙江新昌调腔剧团演出[J];戏文;2007年06期
5 杨晓轩;;人生的一场大考,调腔的一次重辉[J];浙江画报;2013年09期
6 ;新昌调腔:中国戏曲活化石[J];浙江档案;2014年06期
7 张纯汉;新昌调腔——迷人的中国戏曲活化石[J];戏文;2001年04期
8 朱栋绮;;新昌调腔需依“旧”——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昌调腔的演出[J];剧作家;2014年04期
9 陈伟龙;;简约传统喜剧的实践——大型新昌调腔轻喜剧《挑水伯》导演阐述[J];戏文;2007年06期
10 杨宝春;;论调腔《琵琶记》的演变[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毅;;低吟浅唱说调腔[A];中国演员(2014年第2期总第38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柏清 贾浩波 章建民;戏曲“活化石”调腔亟待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陈益;新昌调腔想“调”得更好[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陈益;专家“把脉”新昌调腔[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记者 张良邋通讯员 张炎;新昌调腔班20年后恢复招生[N];绍兴日报;2007年
5 记者 苏唯谦;浙江新昌调腔剧团 传承“非遗”50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记者 张陆龙 通讯员 胡秋萍;新昌调腔域名“嫁”入调腔剧团[N];绍兴日报;2011年
7 张纯汉;新昌调腔:中国戏曲“活化石”[N];浙江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杜洁芳;一辈子的坚守[N];中国文化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且听古韵妙与忧[N];光明日报;2014年
10 周来达;百年越剧“四个一”[N];音乐周报;2006年
本文编号:1857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85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