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的发展及艺术特色探究
本文选题:豫剧 + 演唱方式 ; 参考:《大舞台》2014年02期
【摘要】:豫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经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各种外来文化及本土新潮文化的冲击,使得豫剧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成为了当前豫剧艺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梳理了豫剧的起源、历史变革,并重点分析了豫剧的艺术特色,以期为豫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使豫剧永葆生命力。
[Abstract]:The origin,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enan opera have undergone a long historical process, and the impact of various foreign cultures and local new culture makes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opera face great challenges. How to inherit and develop this ancient art form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current art of Henan opera. This article combs the origin and historical change of Henan opera. It also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Henan opera, with a view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enan Opera and make Henan Opera eternal vitality.
【作者单位】: 洛阳理工学院师范部;
【分类号】:J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亚明;;豫剧在全国的流布与发展现状[J];中国戏剧;2011年05期
2 薛中君;;豫剧的传统与革新初探[J];戏曲艺术;2006年04期
3 徐玉兰;;寻觅民族声乐中的“河南味”——试论豫剧唱腔对民族声乐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尚丹;;从豫剧发展看河南如何加快文化产业建设[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2 孙二丽;;豫剧各行当的唱腔特点窥探[J];金田;2013年06期
3 王碧瑶;;多维文化视野下的河南豫剧现状调查研究[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年03期
4 李萍;;浅析豫剧动画的艺术表现[J];作家;2012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令顺;中国电视的文化责任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德华;豫剧“豫东调”与“豫西调” [二八板]类唱腔的差异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程波涛;樊粹庭豫剧改革初论[D];河南大学;2011年
3 张艳红;论河南地方戏曲的繁荣与发展—来自“梨园春现象”的思考[D];河南大学;2007年
4 李磊;任宏恩表演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徐岩;多元文化背景中的豫剧在兰州存在的历史与发展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梁海运;;浅谈豫剧板式的表现力[J];东方艺术;2010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扬;;加强两岸交流 促进豫剧发展[J];东方艺术;2005年18期
2 刘文峰;;豫剧在海峡两岸发展的启迪[J];东方艺术;2005年18期
3 刘天子;;戏曲明珠——豫剧[J];时代青年(月读);2010年06期
4 王银淑;从金奖剧目看豫剧的发展[J];东方艺术;2004年S1期
5 陈国华;;戏曲艺术知识产权保护探析——以豫剧为例[J];艺术研究;2011年03期
6 陈微微;;浅析豫剧文化在河南旅游业中的影响[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效挺;黄河儿女声声情——记豫剧豫西调传人李树建[J];中国戏剧;1992年07期
8 李国治;浅谈豫剧的现状与对策[J];东方艺术;2005年12期
9 安葵;;古老的豫剧为什么能充满活力[J];东方艺术;2005年18期
10 王馗;;“讴”的消失在豫剧声腔发展中的意义[J];东方艺术;2005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豪;;豫剧文化的生存发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2 谭静波;;雨打梨花片片开——三十年豫剧舞台优秀剧目面面观[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3 梁觉锡;;文化大繁荣,艺术铸品位——浅淡艺术院团的改革与发展之我见[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4 王振国;;郭沫若和豫剧《武则天》[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5 荣蕙荞;荣世生;;声声字字总传情——豫剧唱段《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分析[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何孝充;王洪应;康式昭;刘乃崇;蒋健兰;马也;李春喜;周传家;周育德;丛兆桓;陈慧敏;路应昆;汪荃珍;黎继德;郭媛媛;李鸣春;;女性悲歌 现代豫剧《香魂女》现场研讨会纪要[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7 谭静波;;戏曲现代戏表演的推陈出新[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吴文瀚;;以科技为依托推进河南戏曲文化发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9 曲润海;曲志燕;;山西的梅花奖演员为什么多?[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10 荆桦;;梅花奖——演员攀登的高峰[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王阿敏 单纯刚;小皇后豫剧团缘何唱响全国[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记者 董柏生邋谢晓辉 通讯员 许霞;大型现代豫剧《谢延信》精彩亮相[N];焦作日报;2008年
3 本报驻河南记者 陈关超 实习记者 张莹 肖娴;用精品剧目赢得市场和观众[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季国平;变中奋起,十年磨砺铸辉煌[N];人民日报;2011年
5 董柏生;感动·思动·行动[N];焦作日报;2007年
6 记者 陈茁;成功塑造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N];河南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李强;“草根剧团”的转型之殇[N];菏泽日报;2010年
8 记者 刘成群;邯郸市东风剧团省城贺岁[N];河北日报;2009年
9 记者 刘修兵 实习记者 王连文;《铡刀下的红梅》傲然怒放[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山月;豫剧戏曲电影《程婴救孤》杀青[N];中国电影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先政;汉剧传承发展与保护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2 柯凡;昆曲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余勇;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D];暨南大学;2006年
5 陈文革;豫剧唱腔结构动态研究(1900-1960)[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伟;电视纪录片栏目发展趋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马晓虎;中国西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与发展[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3 于海涛;论威尔第对意大利歌剧的继承和发展[D];兰州大学;2008年
4 马晓梅;论轻歌剧的发展和艺术价值[D];西南大学;2006年
5 张敏;柳琴戏唱腔音乐探析[D];河南大学;2006年
6 常雪连;论“二人台”的艺术价值[D];山西大学;2007年
7 徐岩;多元文化背景中的豫剧在兰州存在的历史与发展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吴凤;从《梨园春》看豫剧文化生态的培育[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9 胡振邦;豫剧演唱中方言字音问题及咬、吐字特点初探[D];河南大学;2002年
10 秦晓敏;豫剧常派唱腔音色的变化在民族歌剧中的吸收和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17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91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