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京剧与现代美学的转型
本文选题:海派京剧 + 美学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12期
【摘要】:海派京剧是传统京剧范式定型后南下传播,受以上海为中心的工商社会影响和文化转型熏陶,在剧目题材、道具布景、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均表现出强烈革新意识的京剧流派。它传递了新的社会观念,表达了新的审美体验,引领了新的审美趋向。其演变轨迹反映出中国美学形态从古典和谐型向现代对立崇高型的转变,体现了美学现代性进程中从侧重"人的解放"维度向侧重"民族独立"维度的逻辑转折。
[Abstract]:Shanghai Peking Opera is a kind of Beijing opera which is propagated southward after the traditional Beijing opera model is finalized and influenced by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society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with Shanghai as the center. It shows a strong sense of innovation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drama theme, props setting, expression techniques and so on. It conveys new social concepts, expresses new aesthetic experiences and leads new aesthetic trends. Its evolution reflec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 form from classical harmony to modern oppositional sublime, and reflects the logical transition from the dimension of "liberation of human beings" to the dimension of "national independence" in the process of aesthetic modernity.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南通大学文学院;
【基金】:上海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项目
【分类号】:J8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伟;桂强;;现代性视野中的“红色歌曲”与“黄色歌曲”之审视[J];文艺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迎霞;;中国舞台时空观兼与西方戏剧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2 孙少强;;舞台美术家与剧种美的创造[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3 黄艾仁;风风雨雨真情在——胡适与梅兰芳的交谊始末[J];滁州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4 李军;甄军芳;;“京剧大师”背后的戏曲理论家——论齐如山对梅兰芳的影响[J];大舞台;2007年06期
5 高湘萍;;论歌唱中的形体表演[J];大众文艺;2010年04期
6 赵娟;;潘月樵与辛亥革命[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郑传寅;曾果果;;“跨文化京剧”的历程与困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谢雍君;;一次有意味有意义的演出——论昆曲《红楼梦》折子戏[J];曹雪芹研究;2012年02期
9 张凌燕;;关于戏曲《打金枝》的源流演变[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钟鸣;;《新安天会》及其启示──袁氏政府征用民间戏曲资源的一次失败尝试[J];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丽萍;关于现时香港初中戏剧课程的美育导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波;中国电影批评中的话语权威与身份建构(1937-1949)[D];上海大学;2011年
3 何明燕;七宝楼台的光华[D];浙江大学;2012年
4 颜全毅;清代京剧文学史[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蔡连卫;“杨家将”小说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于建刚;中国京剧习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陈涛;包公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论[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9 董雁;明清戏曲与园林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奕祯;中国传统戏剧闹热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年;岳飞戏的叙事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波涛;樊粹庭豫剧改革初论[D];河南大学;2011年
3 翟永俊;杨门女将形象的产生及其戏剧化的发展[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威;赵云形象史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振芳;近代济南休闲娱乐场所与市民生活[D];山东大学;2011年
6 刘慰东;清末民初女伶的崛起谫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7 尹丹;戏曲服饰可舞性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裘宁宁;京剧“红楼戏”改编研究[D];温州大学;2010年
9 孙晓军;岳飞戏创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芳;聊斋戏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碧辉;美学与中国的现代性启蒙——20世纪中国的审美现代性问题[J];文艺研究;2004年02期
2 熊月之;;论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异质性[J];中国名城;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宏图;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17、18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2 彭南生;近代工商同业公会制度的现代性刍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3 谢丽君;现代性就是时代性[J];美术;2002年11期
4 周宪;现代性的张力:从二元范畴看[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5期
5 张卫中;90年代中国城市小说的现代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李怡;“走向世界”、“现代性”与“全球化”[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5期
7 徐寅;;艺术秩序和出路问题的现代性思考[J];电影评介;2006年17期
8 殷曼i_;;现代性视野中的艺术体制与艺术家[J];求是学刊;2006年01期
9 张曙光;;全球化:现代性的扩张及其界限[J];哲学动态;2006年04期
10 周福岩;;传统道德惯习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杨成波;;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俞吾金;;坚持现代性:历史大错位中的价值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邵龙宝;;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传统——兼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联姻与勾连[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7 邹诗鹏;;全球现代性重建与中国文化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8 陈红玉;;设计与现代性[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2 王庆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现代性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3 张清民;文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高名潞 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和建筑史系教授、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现代性的中国逻辑:整一现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 陈翔勤;现代性的时间分析[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朱红文;现代性与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重构中国式的另类现代性[N];文汇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菁霞;中国,一种新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曾军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优雅的复活或对现代性的怀旧[N];文汇报;2014年
10 王绍培;福柯:不断尝试逃离“现代性”的牢笼[N];深圳特区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红春;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建设性[D];吉林大学;2008年
2 喻燕;从崇高到荒诞[D];安徽大学;2012年
3 冯晓坤;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现代性独立人格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田甜;社会转型视角下《孽海花》的现代性书写[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罗婷;现代性的另一种姿态[D];浙江大学;2009年
6 张岳;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汉族夏历新年仪式的变迁[D];兰州大学;2009年
7 覃庆辉;鲁滨逊与桑提亚戈形象的现代性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郑斌;隐喻的现代审美文化意义探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李玮;立足“本土中国”的现代性写作[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吕晓玲;休闲、现代性与自我认同[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32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932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