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当前国内辰河高腔研究回顾及展望

发布时间:2018-05-29 00:11

  本文选题:国内 + 辰河高腔 ; 参考:《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摘要】:对于辰河高腔的研究,国内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工作,并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论断,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从1955年至2015年间,辰河高腔研究经历了60年实践性的探索,在剧本搜集整理、保护与传承、唱腔音乐研究等方面获得并积累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进入21世纪以后,辰河高腔研究受到音乐学、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戏曲学等学科成果的影响,在方法论、切入点以及文化语境等层面均体现出了跨学科的特点,而且较多地关注到了一些研究热点问题,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口述史研究、跨学科研究、跨文化研究等等。目前,辰河高腔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方家从不同角度及层面进行全方位研究。
[Abstract]:Many domestic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done a lot of fieldwork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ublished a lot of valuable conclusions, resulting in rich research results. From 1955 to 2015, Chenhe Gaoxiang research has experienced 60 years of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 the script collection,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singing music research and other aspects to obtain and accumulate detailed first-hand information. After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the study of Chenhegao cavity is influenced by the achievements of musicology, anthropology, folklore, history, drama, and so on. It embodies the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at the level of methodology, breakthrough point and cultural context.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some hot research issues, such 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oral history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cross-cultural research and so on.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in the study of Chenhe high-cavity, which needs to be studied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levels.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2014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辰河高腔传承人口述史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ZDB010
【分类号】:J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进成;;保护和扶持江苏地方戏曲调研引起热烈反响[J];江苏政协;2003年07期

2 王蕴明;;中国地方戏曲的当代生态环境[J];戏剧之家;2003年01期

3 石仲柯;人面桃花相映红——浅谈伴唱在陕西地方戏曲中的作用[J];当代戏剧;2004年06期

4 李锋;成教部举办“地方戏曲晚会”[J];戏曲艺术;2005年02期

5 柯仲齐;张黎峰;;地方戏曲 呼唤人才 市、县级剧团人才严重匮乏[J];中国戏剧;2006年04期

6 ;振兴湖北地方戏曲[J];世纪行;2006年11期

7 魏莉;;湖北地方戏曲的历史成就[J];戏剧文学;2007年07期

8 夏美芳;;地方戏曲市场化与剧团管理制度[J];福建艺术;2007年04期

9 王广粉;;陕西地方戏曲传播研讨会在西北大学隆重举行[J];当代戏剧;2007年06期

10 杨立川;;当代陕西地方戏曲传播的三种型态[J];当代戏剧;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佳强;;地方戏曲是地方风情的记忆……——在“地方戏曲传承与创新”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演员(2010年第3期总第15期)[C];2010年

2 梅葆玖;;为长治地方戏曲研讨会题词[A];中国演员(2009年第4期总第10期)[C];2009年

3 葛珍林;;地方戏曲生存与提高重在科学发展[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4 沈祖安;;移山九级 一以贯之——从《长治市地方戏曲研讨会》引起的遐思[A];中国演员(2009年第4期总第10期)[C];2009年

5 阳羡客;;保护传统文化 弘扬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宁波研讨会[A];中国演员(2010年第3期总第15期)[C];2010年

6 曲润海;曲志燕;;地方戏曲的市场在哪里[A];中国演员(2010年第5期总第17期)[C];2010年

7 胡克非;焦雯;张晓楠;;加强地方戏曲传承保护迫在眉睫[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24期[C];2014年

8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长治地方戏曲研讨会部分发言[A];中国演员(2009年第4期总第10期)[C];2009年

9 李潞刚;;梨园盛会长治城 “梅花飘香”上党地——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长治地方戏曲研讨会召开[A];中国演员(2009年第4期总第10期)[C];2009年

10 罗德军;;洪湖花鼓戏《六月雪》荣获首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奖[A];中国演员(2008年第6期总第6期)[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闻教 义富;大力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N];扬州日报;2005年

2 朱俊清邋武勇;西北传统地方戏曲艺术亟待保护性扶持[N];西部时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常会学 屈菡;以长效机制推动地方戏曲艺术振兴[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记者 张辉 通讯员 李松;全国政协戏曲考察团来鄂[N];湖北日报;2011年

5 本报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 孟娟;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需破三重困境[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记者 雷辉 通讯员 赖南辉;岭南地方戏曲 研讨传承创新[N];南方日报;2012年

7 记者 孙敏;市政协专题调研桂林地方戏曲[N];桂林日报;2012年

8 省政协委员 陆欣;宣传推广安徽地方戏曲 弘扬传承优秀民族文化[N];江淮时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珊珊;传统地方戏曲该怎么走?[N];中国文化报;2013年

10 记者 王立元;文化部出台地方戏曲保护扶持计划[N];中国文化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薛雷;梨园拉魂第一腔[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铭;徐州市区中小学校“学唱地方戏曲”现状调查与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嘉乘;地方戏曲的现代转型与地域文化之建构[D];厦门大学;2009年

3 李少杰;皖派笛曲中的地方戏曲元素探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袁姗姗;筝曲《云裳诉》《望秦川》中地方戏曲元素的运用与演奏探析[D];武汉音乐学院;2014年

5 杨瑞;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电视媒体的地方戏曲传播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刘葳;地方戏曲情系民歌[D];兰州大学;2012年

7 高攀;内蒙古二人台的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玉环;望都“新颖调”调查与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9 李城;安徽无为县昂家庐剧戏班的调查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申红玉;越剧“男腔”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48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948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8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