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尴尬——城镇化语境中大寨布依族地戏的传承发展
本文选题:城镇化 + 大寨布依族地戏 ; 参考:《戏剧文学》2014年04期
【摘要】: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经济发展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城镇化与民族传统艺术传承发展的诸多矛盾。大寨村因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优越地段而被纳入城镇化发展规划,但城市职能建设的特殊性,城镇化并没有给村民的经济、生活带来质的变化,从而也引发了大寨布依族地戏传承发展的诸多无奈与困境,如现有主要演员的接续、主要演员培养的苗子储备及地戏团运转的规范化管理等问题。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brings great chang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leads to many contradictions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art. Dazhai Village was brought into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plan because of its superior location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urban function construction, urbanization did not bring qualitative changes to the villagers' economy and life. It also leads to many helplessnes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uyi opera in Dazhai, such as the succession of the existing main actors, the stock of the main actors' cultivation and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local opera troupe.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基金】: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校科研2012(45)号
【分类号】:J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欣华;吴建国;;旅游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贵州郎德模式的成功实践[J];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2 陈玉平;;贵州布依族地戏[J];中华艺术论丛;2009年0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定贵;;安顺屯堡文化价值要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曾芸;;贵州屯堡妇女服饰演变的社会透视[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何志玉;;明代卫所屯田制与贵州地方经济发展:基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蔡贞明;;贵州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原因探析——以德江傩仪为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赵勇;;屯堡山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肖可;;从传播学的视角看汉族地戏对布依族地戏的影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张定贵;;屯堡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评价[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杨洋;;基于前、后台理论的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模式探索——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何腾;;基于协同学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10 王婵娟;;民族旅游村寨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郎德苗族村寨和镇山布依族村寨为例[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定贵;;屯堡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评价[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罗良伟;丁向华;;基于山水城市理论的农村旅游城镇化模式探讨——以藏彝走廊为例[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定贵;;仪式视野下的族群——从村际地戏仪式观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建华;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重庆大学;2010年
2 耿虹;安顺屯堡建筑环境景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3 吴斌;守望的距离——黔中屯堡的历史与文化观察[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慕笛;新农村建设下屯堡地戏的重塑[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龚德全;布依戏艺术审美论[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3 张凯;安顺屯堡文化区城镇体系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熊迅;村落的仪式与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5 成皓;贵州省安顺市九溪村地戏现状调查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钢涛;贵州屯堡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邓燕红;安顺屯堡文化区域形成之历史考察[D];西南大学;2009年
8 沈逸菲;黔中安顺屯堡民居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毛琳箐;黔贵文化区建筑景观的文化生态学解读[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孙丽莉;安顺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调查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华富;丁娟;李俊峰;;旅游城镇化的居民感知研究——以九华山为例[J];地理科学;2006年05期
2 刘旭玲,杨兆萍,谢婷;生态博物馆理念在民族文化旅游地开发中的应用——以喀纳斯禾木图瓦村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5年03期
3 李欣华;杨兆萍;刘旭玲;;历史文化名村的旅游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以吐鲁番吐峪沟麻扎村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6年02期
4 连漪;;广西旅游城镇化经营的整合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5 李天翼;;民族旅游社区参与的“工分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李丽;;郎德运用“工分制”经营乡村旅游对和谐乡村建设的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朱z,
本文编号:1953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953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