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禺故居看《雷雨》
本文选题:《雷雨》 + 曹禺故居 ; 参考:《中国戏剧》2015年01期
【摘要】:正看过多次大剧场和小剧场演出的《雷雨》,然而,2014年12月5日去天津时,在曹禺故居的曹禺剧场看由民营剧团演出的《雷雨》,却是我心中感到最愉悦的一件事。不是说他们的演出比国内大剧院演出的水平高,而是说他们的演出恰逢《雷雨》发表80周年,《雷雨》首演也是80周年的时候,又是在曹禺剧院的"雷雨厅"演出《雷雨》,对纪念曹禺和他的名作《雷雨》具有着一
[Abstract]:Thunderstorm, which has been performed many times in Grand Theater and small Theater, however, when I went to Tianjin on December 5, 2014, it was the most pleasant thing in my heart to watch Thunder Storm performed by Private Drama Troupe at the Cao Yu Theatre in Cao Yu's former residence. It is not that their performanc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domestic Grand Theater, but that their performance coincides with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publication of thunderstorm and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premiere of thunderstorm. "Thunder Storm" at the Cao Yu Theater's "thunderstorm" is a tribute to Cao Yu and his masterpiece, Thunder Storm.
【分类号】:J8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福军;;让“空间”衍伸出更多意义——评福建人艺实验版《雷雨》[J];艺苑;2011年03期
2 蔡福军;;让“空间”衍生出更多意义 评福建人艺实验版《雷雨》[J];中国戏剧;2011年10期
3 高霞;邬智冬;;默读、发声与唱音之间的《雷雨》[J];美与时代(下旬);2013年10期
4 边国立;;宁晚勿滥——寄语《雷雨》摄制组[J];电影评介;1983年11期
5 雪鸥;;青年人怎样看《雷雨》——记上海青年影评协会对《雷雨》的评论[J];电影艺术;1984年11期
6 孔庆东;;从《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J];文学评论;1991年01期
7 孔庆东;;从《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03期
8 田本相;《雷雨》演出的“新面目”[J];中国戏剧;1993年06期
9 张易;徘徊于恐惧与诱惑之间——《雷雨》生命悲剧哲学初探[J];枣庄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10 陈大联;;《雷雨》的当代性 实验戏剧《雷雨》创作谈[J];剧本;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本相;;全本《雷雨》的意义和价值[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王晓鹰;;没有鲁大海的《雷雨》[A];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1年
3 黄维钧;;70年来头一遭 看新版《雷雨》的演出[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童道明;;《雷雨》演出的双重意义[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5 石宏大;;试谈《雷雨》中的人物语言[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6 曹树钧;;杜宣对于《雷雨》在国外传播的贡献——纪念杜宣先生诞辰100周年[A];杜宣纪念集[C];2014年
7 廖奔;田本相;童道明;叶廷芳;黄维钧;王育生;顾威;王敏;王蕴明;邹红;刘平;林克欢;徐晓钟;宋国锋;郭媛媛;李鸣春;;永远的《雷雨》 全本《雷雨》研讨会纪要[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8 阿布力米提·艾买提;;《雷雨》的教学赏析[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9 高浦棠;;命运·天意·上帝——《雷雨》的神秘主义思想本体破译[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朱栋霖;;经典《雷雨》:从话剧到苏州评弹——纪念曹禺百年诞辰[A];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罗桦琳 通讯员 曹晓亮;交易金额1.55亿买家最爱《雷雨》[N];广州日报;2010年
2 魏信国;《雷雨》悲剧变“笑场”,问题在哪里?[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刘淼;八十岁的《雷雨》不曾老[N];中国文化报;2014年
4 靳海舟;如何评价《雷雨》公益场上观众的笑[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5 何勇海;《雷雨》成“雷剧”?[N];团结报;2014年
6 马以鑫;《雷雨》何以遭遇笑场[N];文学报;2014年
7 马达;话剧《雷雨》遭笑场的背后[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邱唐;看《雷雨》,,不准笑?[N];解放日报;2014年
9 安琦 市政协委员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雷雨》演出笑场折射出什么[N];联合时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刘蓓蓓;万方:《雷雨》历经80年生命力依旧旺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超;《雷雨》(节选)教学内容及语文核心教学价值建议[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夏登武;《雷雨》:多维接受视域中的变异[D];暨南大学;2008年
3 谭苗;从《雷雨》文本到《雷雨》舞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谭文慧;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雷雨》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5 任振翔;《雷雨》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晶;《雷雨》的文学解读与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宋智超;试分析曹禺作品《雷雨》中修辞手法的使用[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8 李广涛;借鉴与转化:《雷雨》与古希腊悲剧范式的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恋;从话剧《雷雨》到歌剧《雷雨》(作曲:莫凡)发展因素的论述[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10 朱全红;曹禺《雷雨》言外之意的语用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56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95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