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理气合一”修身观念的中国戏曲身体表演及其“交感”传播方式——兼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传播
本文选题:戏曲艺术 + 戏曲表演 ; 参考:《艺术百家》2016年01期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是建立在"四功五法"基础上的身体表演艺术,通过演员体内身体气息的运行展开,意在与观众的气息节律产生共振。这种表现与接受方式,折射出中国独特的身体观与宇宙观。文章以"修身"作为探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切入点,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戏曲表演方式、传播过程与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关系,指出中国传统戏曲是儒家"理气合一"观念导引下的独特身体修炼方式,其表演过程是以"气"为核心的程式化身体表演,其接受过程是与观众气息"交感"的互动过程。基于这种对中国传统戏曲内涵的阐释,文章对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传播策略提出新的建议。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is a kind of body performing art based on "four merits and five methods", which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body breath of the actors and is intended to resonate with the breath rhythm of the audience. This form of expression and acceptance reflects China's unique view of the body and the world. The article takes "self-cultiv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explore the 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and through combing the performance mod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reading process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thought represented by Confucianism. It is pointed out that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is a unique way of body training guided by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unity of management and qi". Its performance process is a stylized physical performance with "Qi" as the core, and its acceptance process is an interactive process of "sympathetic" with the audience's breath. Based on th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new suggestions on the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艺术国际研究中心;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运用网络游戏平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品的策略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2BXW037)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雪莲;也谈戏曲表演及体会[J];文化时空;2003年08期
2 李云;搞戏曲表演仅有一辈子是远远不够的[J];中国戏剧;2004年12期
3 张萍;浅谈戏曲表演中的“技”与“戏”[J];黄梅戏艺术;2005年01期
4 刘海萍;;从《烤火》谈戏曲表演的情感体验[J];艺苑;2006年04期
5 刘宽营;;浅议戏曲表演专业视唱课[J];戏剧之家;2006年Z1期
6 李波;;论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王驯;;戏曲表演纵想——试探“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吴燕;;动于衷而形于外——谈戏曲表演的体验和表现[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2期
9 汪利军;;戏曲表演教学浅谈[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3期
10 罗建明;;戏曲表演中激情与角色的创造[J];四川戏剧;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阳羡;;中国戏曲表演学会[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2 ;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剧照[A];中国演员(2008年第2期总第2期)[C];2008年
3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宁波市召开2010年理事会[A];中国演员(2010年第3期总第15期)[C];2010年
4 刘景亮;;对于戏剧的现状与未来的感觉——在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08年舞钢年会上的发言[A];中国演员(2008年第3期总第3期)[C];2008年
5 胡岳明;;在鄞州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13年年会暨戏曲继承弘扬与现代戏表演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演员:2014年第1期(总第37期)[C];2014年
6 谭静波;;戏曲现代戏表演的推陈出新[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阿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规律和理论[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8 ;编后记[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9 梅葆玖;;戏曲表演是程式化、戏剧化的歌舞表演——在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06年年会上的发言[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10 ;欢迎参加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团体会员[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竹音;戏曲表演人才须防学历高消费[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 周龙;戏曲表演人才高等教育规律探析[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范春义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戏曲表演禁用真刀重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记者 王小宁;“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情况座谈会”举行[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记者 包松娅;文化部制定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规划要点[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傅谨;给戏曲人才培养更多自主空间[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茜;关注戏曲表演理论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杨雪;探索中国戏曲表演的理论深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张静;为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给力[N];文艺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亚萌;经典课题难煞专家学者[N];中国艺术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钟英;论戏曲表演体验的特殊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2 王晓莉;略论戏曲表演舞台支点的特征及作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3 田京;中国戏剧戏曲表演中对于动情点的诠释及其处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凤丽;论性别错位的性别批评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红叶;莆仙戏音乐中锣鼓点与戏曲表演关系之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70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970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