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从宋代市民音乐看杂剧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8-06-05 08:12

  本文选题:宋代 + 杂剧 ; 参考:《四川戏剧》2014年04期


【摘要】:在宋代,音乐形式以其市民化的表现情态,流行于各社会阶层的文化音乐活动中,并形成繁荣发展的局面。文章以宋代戏曲音乐——杂剧为研究对象,以宋代市民音乐为切入点,通过对市民音乐产生的分析,研究导致杂剧产生的原因,以及宋代市民音乐对杂剧的影响,从而更好的把握中国传统音乐,结合现代音乐特点,进一步推动中国戏曲的发展。
[Abstract]:In the Song Dynasty, the musical form was popular in the cultural and musical activities of various social strata with the expression of its citizenship, and formed a prosperous situ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opera music of the Song Dynas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akes the citizen music of the Song Dynast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itizen music, studies the cause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drama,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itizen music of the Song Dynasty on the drama. In order to better grasp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music,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pera.
【作者单位】: 黄河科技学院音乐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河南古代音乐史”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BD040
【分类号】:J8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李为渠;;宋元时期的宫廷音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3 吴蓓蓓;;浅析汉唐间百戏的沿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4 章昕;;《宋元戏曲史》、《中国戏剧史长编》及《中国戏曲通史》著者治学方法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5 李磊;沙素芳;;论《琵琶记》的语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6 张文秀;;《西厢记》之“真”与王实甫的价值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闫琦;;《汉宫秋》艺术结构简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8 李真瑜;关于昆腔传入北京的时间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9 王浩然;;论施绍莘昆曲创作的时尚特征[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李慧;;从《窦娥冤》浅谈关汉卿杂剧的“本色美”[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纪广;;中国古代舞蹈教育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黄义枢;清代节烈戏曲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星;乾嘉杂剧形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吕文丽;诸宫调与中国戏曲形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9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建华;元杂剧批评史论——古代部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正东;中国摔跤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伍永晋;明清《西厢记》续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国栋;康保二人台的艺术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秀义;《琵琶记》艺术再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潘培忠;论张坚及其《玉燕堂四种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沈佳佳;元杂剧青楼戏的思想特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庆年;岳飞戏的叙事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游婧;驯从·融合·消解[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师林;歌剧《白毛女》在东北解放区的传播[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飞;;略论露台、勾栏与舞楼之关系[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李占稳;;梨园经济两不分——宋代戏曲及其商业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吴晟;宋元戏曲融合勾栏伎艺检视[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王大元;;从中国戏曲史看中国戏曲前景[J];消费导刊;2009年03期

5 邓小秋;;“杂剧”的启示[J];当代戏剧;2010年01期

6 陈鹤亭;;琼剧的源流和沿革[J];天涯;1981年01期

7 李修生;宋元南戏的兴起和发展[J];艺术百家;1993年02期

8 杨忠;宋、金、元时期的陕西戏曲[J];当代戏剧;1994年06期

9 戴申;“打通”考[J];戏曲艺术;2002年04期

10 陈建华;试论明清杂剧中雅化倾向的发展[J];艺术百家;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戴云;;永嘉绝响放新声——看昆剧《张协状元》小记[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2 陈玉平;;《柳毅传书》:从传奇、杂剧到民间傩戏[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周传家;;我所看到、感受到的《张协状元》[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4 林为林;;从《张协状元》说起[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5 廖奔;;依形取神 翻古为新——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剧目展演观感[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6 马钺;;永嘉昆剧《张协状元》亮相昆剧节[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7 吴田文;;昆剧《张协状元》西湖掀波澜[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向荣;“类群理论”:杂剧形成新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忱;“星·杂剧”是怎样炼成的[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教授 黄仕忠;元人杂剧的时空观[N];中国文化报;2001年

4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魏崇新;叶小纨及其杂剧《鸳鸯梦》[N];中国文化报;2000年

5 黑龙江大学 杜桂萍;对清代杂剧的若干认识[N];光明日报;2001年

6 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 文学博士 解玉峰;说北曲杂剧的“丑”[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杨栋 时俊静;着眼杂剧新变挖掘创生价值[N];人民政协报;2004年

8 王嘉;成都将推“大熊猫”杂剧[N];成都日报;2008年

9 元鹏飞 河南大学文学院;“图与文合”:明清刊本中的戏曲演出图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珏娟邋覃丹 实习生 王文华;四川文艺创作传来春消息[N];四川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琳琳;宋代傀儡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宋e,

本文编号:1981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981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f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