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与台湾的文化意象审思——赖声川戏剧的家国情怀
本文选题:赖声川 + 大陆与台湾 ; 参考:《戏剧艺术》2015年04期
【摘要】:作为第一个在内地戏剧市场成功站稳脚跟的台湾导演,赖声川的戏剧蕴蓄的不仅是台湾本土的风情滋味,更是饱含两岸家国难以言说的况味和情怀。在大陆与台湾"互文"的文化意象里,在佛性与政治性"破镜重圆"的文化审思中,赖声川以具有家国担当的文化情怀,将失语的政治碎片糅合成人类觉性层面上的美感体悟。他脱离了海峡两岸二元对立的狭促和抵牾,实现了自我与世界关系领域相互融协的对语,完成了戏剧在"兴观群怨"使命里的跨越,亦圆满了从西方走来,到东方文化寻根,又继续走向世界的戏剧轨迹。
[Abstract]:As the first Taiwanese director to succeed in establishing a foothold in the mainland drama market, Lai Sheng-chuan 's plays contain not only the flavor of Taiwan's local customs, but also the unspeakable feelings and feelings of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In the cultural image of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the mainland and Taiwan, and in the cultural review of "reunifying the mirror" between the Buddha and the political nature, Lai Shengchuan, with the cultural feelings of his family and country, mixes the political fragments of aphasia into a sense of beauty on the level of human consciousness. He broke away from the narrow and contradictory dualism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realized the language of mutual harmony between himself and the field of world relations, completed the leap of drama in the mission of "interest, view, and resentment," and successfully came from the West to the oriental culture to find its roots. And continue to the world's dramatic trajectory.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分类号】:J8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胡明华;;赖声川新剧《如梦之梦》的创作启示[J];当代戏剧;2013年03期
2 崔久成;;剧场中的创造与感知 从《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谈赖声川的剧场艺术[J];剧作家;2011年05期
3 蒯乐昊;;赖声川 我们必须发出声音[J];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26期
4 胡明华;;赖声川戏剧中的台湾外省人形象及身份认同[J];台湾研究集刊;2013年04期
5 王晶;;论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对传统戏剧的突破[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林婷;;“合”的奥妙——论赖声川戏剧的拼贴结构[J];戏剧艺术;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威;;分解与重构手法在七大艺术门类中的创造性运用[J];电影评介;2014年21期
2 田娇;李江;;论赖声川《暗恋桃花源》的破坏与统一[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吕梁;;重审教育价值观:在创新困境中谈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26期
4 肖永杰;;创意思维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索——设计思维训练教学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4年14期
5 张松婷;;论豫莎剧《约/束》中夏洛“异乡人”的形象新塑[J];名作欣赏;2015年23期
6 杨莹骅;;套层叙述——《暗恋桃花源》的叙述学分析[J];丝绸之路;2012年24期
7 黄斌;;故事创意编写的路径探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蔡明宏;;台湾政治文化社会“乱象”讽喻下的赖声川戏剧美学建构[J];台湾研究集刊;2014年03期
9 丁云霏;;“矛盾”的契合——论中国话剧转型的重要里程碑《暗恋桃花源》[J];艺术百家;2011年S2期
10 王莉君;;论话剧《暗恋桃花源》中的多种艺术借鉴[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欢;蔡小悦;黄津津;刘炜彤;宋淑媛;吴昕怡;应艳萍;张诗凡;;以亲子活动方式对“肩膀戏”的复活策略[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唐俊波;;浅析《暗恋桃花源》中的戏剧冲突[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青;实验性书籍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2 褚道亮;舞蹈道具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梁真;论“赖声川模式”对内地话剧产业的启示意义[D];扬州大学;2013年
4 冯平;人性化商业型录设计研究与探索[D];东华大学;2014年
5 杨晓文;新媒体技术下的动态标志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6 代雅赤;东巴文设计应用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7 耿晓静;云南高校舞蹈编导人才培养浅论[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8 金典;本土文化语境中二维动画的发展[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9 张蓉;台湾眷村小说离散主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高江龙;微电影创意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蒯乐昊;;对话赖声川[J];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2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木叶;;心灵的魔法师 赖声川戏剧大师班上海开课[J];上海戏剧;2011年09期
2 胡薇;;赖声川:在生命中寻找艺术[J];新世纪剧坛;2012年01期
3 应妮;;赖声川,一路向北[J];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37期
4 余楠;;赖声川的魔法[J];新世纪周刊;2008年11期
5 朱光;;赖声川“解梦”[J];新民周刊;2013年24期
6 高音;戏剧“暗恋”赖声川[J];剧本;2002年08期
7 王者也;赖声川的剧场导演美学策略[J];戏剧;2001年02期
8 朱珊珊;;“千禧夜”里赖声川[J];戏剧之家;2002年02期
9 高永钰;;赖声川:戏中人,人中戏[J];中国电子商务;2006年11期
10 水晶;;历史的镜像,在笑声中呈现——漫谈赖声川戏剧创作中幽默技巧的运用[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新社记者 陈国华邋董会峰;赖声川:希望在大陆长成“风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秋秋;赖声川[N];东方航空报;2008年
3 孙仲;内地的“赖声川”在哪里?[N];深圳商报;2011年
4 孙仲;内地的“赖声川”在哪儿[N];中国商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杨桂青;赖声川 在苦中庆祝生命[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刘瑶 李坤晟;赖声川:灿烂的文明一定会有发达的戏剧[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7 商报记者 刘小艾;赖声川:戏剧是生活的必需品[N];北京商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李峥;赖声川:作品是末端,生命是泉源[N];解放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张婷;梦旅人——赖声川与他的《如梦之梦》[N];中国艺术报;2013年
10 陶子;我们忽视了赖声川的哪一部分?[N];北京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明燕;七宝楼台的光华[D];浙江大学;2012年
2 周爱华;赖声川即兴创作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真;论“赖声川模式”对内地话剧产业的启示意义[D];扬州大学;2013年
2 杨灿灿;“移植”中的创新[D];吉林大学;2008年
3 包燕Z,
本文编号:1987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98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