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由民歌衍变的二人转剧目《丁成巧得妻》与《李芳巧得妻》——二人转传统剧目流变考证

发布时间:2018-06-08 02:34

  本文选题:东北民歌 + 那炳晨 ; 参考:《戏剧文学》2015年07期


【摘要】:正东北二人转,在它诞生的胚胎萌芽期,东北民歌就起到了很大的催生作用。当二人转诞生之后,东北民歌(小帽)又是它的艺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是正戏的开场“头行”,有的民歌还衍变成了二人转的正篇。二人转传统剧目《丁成巧得妻》与《李芳巧得妻》就是其中的典型的例子。二人转传统剧目《丁成巧得妻》与《李芳巧得妻》,最初是两首民歌在民间传唱,亦被二人转艺人拿来演唱。《丁成巧得妻》这首民歌,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由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选编收录于《东北民歌》(共收入307首),由东北书店出版。1983年,吉林省地方戏曲研究室那炳晨,又将民
[Abstract]:In the embryonic budding stage of its birth, the northeast folk song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birth of the northeast Errenhuan. When Errenzhuan was born, the Northeast folk song (small cap) was a part of its art. In addition to the opening stage of the play, some folk songs have evolved into the main part of Erren. Two traditional plays Ding Chengqiao wife and Li Fangqiao wife are typical examples. At first, two folk songs were sung in the folk, and they were also sung by the Errenzhuan artists. < Ding Chengqiao's wife > this folk song. As early as the early 1950s, selected and edited by the Chinese folk music research association in the Northeast Folk Song (total income 307, published by the Northeast Bookstore. 1983, Jilin Province, the local opera research room Na Bingchen, and the people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王臻青;东北民歌添了新唱法[N];辽宁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邸铭旭 实习记者 周壮;再掀歌坛“东北风”[N];友报;2011年

3 本报驻辽宁记者 毛琦;重振东北民歌[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王德;郭颂 热情不减当年[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戈宁;东北民歌女性角色演绎的“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爱新觉罗·子妤;从“看秧歌”的演唱谈如何把握东北民歌的演唱风格[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谭韩;多元文化视域下的东北民歌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4 李王婷;东北民歌三个审美主体的方向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5 塔贵民;探究郭颂东北民歌的改编创作与演唱艺术[D];吉林大学;2013年

6 李亚;东北民歌《看秧歌》演唱风格探究[D];河南大学;2014年

7 邢yN雯;东北少数民族礼俗中的民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94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994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3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