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戏剧现代性的文化工程——评南京大学的两本戏剧史稿与两本总目提要
[Abstract]: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Drama, edited by Dong Jian and others at Nanjing University, is a set of important works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Modern Drama in the past 30 years. It contains a variety of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drama and the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a large number of first-hand materials. It is an overall description and repertoire of modern Chinese drama in the 20th centur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academic value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drama and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n the 20 ~ (th) century.
【作者单位】: 上海戏剧学院;
【分类号】:J8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春生;请读《戏剧艺术》[J];上海戏剧;1990年01期
2 吴平平;;中国戏剧三段史概说[J];戏剧文学;2010年09期
3 鞠基亮;;宗教与世俗的选择——从中古欧洲戏剧引发出的思考[J];戏剧艺术;1989年04期
4 刘力力;戏剧间歇的动力[J];戏剧文学;2005年06期
5 汪晓云;;重构戏剧史:从戏剧发生开始[J];文艺研究;2006年09期
6 闫春燕;;论戏剧导演与剧作家的关系[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6期
7 ;国内戏剧文摘[J];上海戏剧;1984年04期
8 赵铭彝;;序《中国话剧教育史话》[J];戏剧艺术;1982年02期
9 徐建融;;清代建筑雕饰及其戏剧精神[J];戏剧艺术;1989年04期
10 孙建秋;;当代美国的十分钟戏剧[J];中国戏剧;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魏明伦;;当代戏剧之命运——在岳麓书院演讲的要点[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周华斌;;原生态戏剧与视觉符号[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麻国钧;;“行”的仪礼→“停”的戏剧——队戏源流辩[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梁燕;;现代戏曲导演的先驱——齐如山[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宋宝珍;;欧阳予倩:史论性戏剧批评的创立与发展[A];欧阳予倩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必胜;戏剧史大家的里程碑式贡献[N];温州日报;2011年
2 小潘;温州百年文化星座系列之戏剧史家董每戡[N];温州日报;2011年
3 蒋兴华;屯堡地戏--世界戏剧史上的活化石[N];贵州政协报;2005年
4 李妍;抗战戏剧对中国戏剧的贡献[N];中国艺术报;2007年
5 周舒;《鸟》:人类戏剧史上第一个乌托邦[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孟梅 中国传媒大学;与父亲足迹重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马也;探究和表现人性的无限丰富性[N];光明日报;2008年
8 孙江林邋罗瑛 刘丹 袁芸;校园将是中国话剧复兴之地[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方不割;于丹普及昆曲还是昆曲普及于丹?[N];音乐周报;2008年
10 王晓阳;玫瑰迟开 艳惊群芳[N];陕西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毛小曼;《琵琶记》戏剧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余勇;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D];暨南大学;2006年
3 白秀芹;迎神赛社与民间演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4 吕双燕;中国现代话剧:民族表演体系的探索和建构[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茵茵;歌剧《波基与贝丝》及其在美国音乐戏剧史上的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2 庄承豫;话剧的文化价值与演员精神的追求[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3 贾丹晨;论中国话剧的“残酷”美学倾向[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曲媛媛;时代的声音—1950年代末60年代初英国新现实主义戏剧中的“新人”形象[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5 施毅;论《建筑师》的象征运用[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6 唐艳红;彩调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苗文广;建国后十七年山西话剧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8 顾春芳;新时期戏剧女导演作品的美学意义[D];上海戏剧学院;2002年
9 曹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8年
10 朱卓尔;伯格曼电影中的斯特林堡风格[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189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189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