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梅兰芳访日公演后京剧与日本戏剧的交流
[Abstract]:The 1920s was the beginning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opera to overseas countries as a stage art, and the dramatic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quickly reached a small climax in this period.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plays greatly promoted the spread of Peking Opera in Japan. Referring to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Japanese scholars on Sino-Japanese drama exchange, the author went to Japan to investigate Mei Lanfang, Green Peony, Xiao Yang Yuelou. The documentary records of the performance during the Thirteen-day visit to Japan, as well as the docum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performance of Shoutian Kanyi (13th) and Murata Chia-tzu 's visit to China, hav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specific itinerary and repertoire of several joint public performances. Performance features and social comments and reactions to the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11YJC760037)研究成果
【分类号】:J8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江棘;;1919、1928对日公演中的“京昆之辩”与戏曲“传统”的认知嬗变[J];戏曲艺术;2012年01期
2 吉田登志子 ,细井尚子;梅兰芳1919、1924年来日公演的报告(再续)——纪念梅先生诞辰九十周年[J];戏曲艺术;198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政尧;晚清京剧表演艺术家刘赶三[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2 刘东皓;;浅谈中国古代戏曲演出组织[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3 李楠;;京剧受众与老生行当发声之关系的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4 李楠;;程长庚剧目新考[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5期
5 殷莹;;析“21世纪”京剧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新编历史剧《泸水彝山》为例[J];大家;2011年19期
6 巩亚男;;京剧与“大众”[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8期
7 潘苇杭;;试论福州对京剧创作的贡献[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陈世雄;;程式化,还是生活化?——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不同走向[J];福建艺术;2011年02期
9 陈文勇;;改良戏曲寻常事 灯彩谁家比得来——试论上海“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占鹏;;清代升平署戏曲文献研究述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傅谨;;东方艺术的身份确认——从梅兰芳访美切入[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孙洁;;20世纪50年代京剧史探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3 张一帆;;1913年—2003年研究梅兰芳之成果综述[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云燕;;现代京剧“样板戏”中旦角唱腔音乐的创新[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庚;民国北京戏剧市场研究(1912-1937)[D];武汉大学;2011年
2 郝成文;《昭代箫韶》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马跃敏;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范丽敏;清代北京剧坛花、雅之盛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田根胜;近代戏剧的传承与开拓[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郭玉琼;戏曲与国家神话[D];厦门大学;2007年
8 徐蔚;男旦:性别反串[D];厦门大学;2007年
9 于建刚;中国京剧习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韩启超;音乐在戏曲继替变革中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扬;张厚载戏剧理论探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2 刘慰东;清末民初女伶的崛起谫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3 崔娜;京剧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调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郝慧娜;清末民初温州地方戏曲演出研究[D];温州大学;2010年
5 栾慧丽;“文革”后期“录音录像组”工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张一帆;余叔岩唱腔美学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7 张乃锋;沧桑岁月里的盛衰起落[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8 徐蔚;跨越性别的艺术创造[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吕佳;新时期戏曲创作理论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10 郭妍琳;中国戏曲与市场流变[D];东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吉田登志子 ,细井尚子;梅兰芳1919、1924年来日公演的报告——纪念梅先生诞辰九十周年[J];戏曲艺术;1987年01期
2 吉田登志子 ,细井尚子;梅兰芳1919、1924年来日公演的报告(续)——纪念梅先生诞辰九十周年[J];戏曲艺术;1987年02期
3 金凤吉;梅馨远流樱花国──1924年日本《演剧新潮》邀请著名戏剧家为梅兰芳举行座谈会(速记稿)[J];新文化史料;1996年01期
,本文编号:2232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32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