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豫西地区河洛大鼓的田野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4 18:47
【摘要】:河洛大鼓起源于偃师,兴盛在巩义,河洛大鼓又称“大鼓京腔”、“鼓碰弦”、“大鼓书”。它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吸收了南阳大鼓书的特点而形成的。河洛大鼓表演形式简单,演唱风格质朴率真,极具豫西地区语言特色,深受豫西地区老百姓的喜爱。河洛大鼓形成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兴盛、衰亡的过程。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是现在它的境况让人担忧,,已经濒临灭绝,很多人已经不太熟悉这门曲艺。 本文在做了大量田野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河洛大鼓的发展及现状,展示了河洛大鼓从兴盛到衰落的全过程。其中也分析了它的衰落原因并提出了保护对策。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这门民间曲艺,进而思考如何使它得以振兴。 本文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来写作。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绪论、正文、结论。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河洛大鼓;第二部分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河洛大鼓的演变与现状;第三章分析了河洛大鼓衰败的原因;第四章提出了保护对策建议;第五章主要介绍了“非遗”保护背景下保护河洛大鼓的意义。
[Abstract]:He Luo Dagu originated in Yanshi, flourishing in Gongyi, also known as "Dagu Beijing cavity", "Drum touching string", "Dagu Book." It was formed by absorb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nyang Dagu Book on the basis of Luoyang Qin Book. He Luo Drum performance form is simple, the singing style is simple and simple, extremely has the western Henan area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is loved by the western Henan common people. Holo Dagu has been formed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and has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prosperity and decline. In 2006, it was selected as the country's first batc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 but now its situation is worrying and it is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 Many people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is art. On the ba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field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Holo Dagu, and shows the whole process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 of Holo Dagu. It also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its decline and puts forwar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The purpose is to let more people understand, pay attention to this folk music, and then think about how to revitalize it. This article mainly uses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to write.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conclusion.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Holo Dagu,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evolution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Holo Dagu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Holo Dagu's decline, the fourth chapt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protection. The fifth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protecting Hollow Drum in the background of non-posthumous protection.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8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桂民;;“二重证据法”与夏周、黄帝族源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2 翟霖林;罗晓艳;;关中地区仰韶文化中期房址简析[J];文博;2011年04期

3 朱沙欧;;山光悦鸟性 倩影醉人心 三门峡库区黄河湿地白天鹅拍摄纪实[J];中国城市金融;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尤俊花;;豫西地区麦蚜混合种群发生规律初报[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春杰;李银聚;程相朝;吴庭才;郑祥海;;豫西地区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基因组酶切图谱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定旭;朱艳婷;李文亮;赵延霞;;豫西地区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研究[A];华中昆虫研究(第6卷)[C];2010年

4 张建林;薛敏生;高九思;石景尚;高新革;宋小希;;豫西地区杜仲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A];昆虫学研究进展[C];2005年

5 付建业;高九思;张建林;石景尚;;豫西地区山楂害虫发生种类记述(一)[A];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文民;程志彬;孙厚伟;;豫西地区立井冻结表土段快速掘砌施工经验[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C];2008年

7 高九思;高新革;张建林;石景尚;薛敏生;韩立新;;豫西地区马铃薯瓢虫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技术[A];昆虫学研究进展[C];2005年

8 高九思;付建业;张建林;石景尚;;豫西地区山楂害虫发生种类记述(二)[A];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小梅;王朋霞;金赞霞;唐雪红;段银娥;;豫西地区夏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程相朝;张春杰;李银聚;吴庭才;郑祥海;;豫西地区IBDV不同毒株的分离及VP2可变区序列的比较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延黎 李二伟 薛明;豫西地区机电产品打开欧洲大门[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2 王 文;“服务牌”托举中原崛起[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3 孟雨;豫西地区地质找矿工作启动[N];中国黄金报;2009年

4 齐赛男;欧盟REACH制度影响不小[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5 倪宝诚;豫西民俗剪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王延会;“关检”共谋豫西大发展[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7 吕金刚 于梅娥;豫西地区三家试点企业获得GAP一级认证[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8 张剑 刘浩 史采书;豫西电力外送的新契机[N];华中电力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石远峰 张广泉 钱海山 通讯员 崔国利;有一种品质叫尽职尽责[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10 王霞光 梁金雄;豫西农民也有“NBA”[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庭才;豫西地区IBD流行毒株不同佐剂灭活苗的研制及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2 徐毅;豫西地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多样性分析与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小岩;豫西地区河洛大鼓的田野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李思佳;河洛大鼓书目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叶文雨;豫西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菌根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黄彦军;豫西地区农村篮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吕璞;苹果早中熟新品种在豫西地区的适应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黄秀;豫西地区中元古代蓟县纪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古地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郭辉;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古地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李剑;唱出历史—濒危艺术瑰宝河洛大鼓唱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常全旺;清代豫西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及其管理[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司马献章;豫西金矿田构造流体成矿系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本文编号:2243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43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b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