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戏曲困境解读

发布时间:2018-09-18 14:29
【摘要】:正中国戏曲被称为"民族文化瑰宝",却未能光芒四射,陷入了重重困境。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研究人员到专业院团,都不断有人呼吁要振兴戏曲。戏曲衰亡的命运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前景仍不乐观。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代表性的观点包括:1.戏曲的创新不能脱离艺术规律,新技术、新元素的加入减弱了观众对表演的关注,降低了剧目的思想性;2.应加强青少年戏曲艺术教育,培养戏曲观众,增强民族自豪感,将热爱戏曲上
[Abstract]:Chinese opera has been called "national cultural treasure", but it has fallen into a lot of difficulties because of its failure to shine in all directions. Over the years, from central to local, from researchers to professional colleges, there have been calls for the revival of opera. The fate of drama's decline and death has not fundamentally changed, and the future is still not optimistic. Many scholars have analyzed it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put forward different solutions. Typical viewpoints include: 1. The innovation of opera can not be divorced from the art law. The addition of new technology and new elements has weakened the audience's attention to the performance and reduced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pla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art education of the youth opera, train the audience of the opera,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and love the opera.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分类号】:J8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新雨;戏剧传统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何予明;中国近代学术思想转型及其历史境遇——以王国维的戏曲研究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刘席珍;;论京剧的审美特质——从休闲性与娱乐性说开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孙美堂;崇古意识探微[J];孔子研究;1993年03期

5 周春兰;;尚古思维对儒家文化发展的两重性[J];前沿;2008年02期

6 陈世雄;;论戏曲剧种的变异——从歌仔戏说起[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张兵;;戏曲与社会经济生活[J];学术月刊;2006年09期

8 李恭忠;;“江湖”:中国文化的另一个视窗——兼论“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内涵[J];学术月刊;2011年11期

9 柴俊为;;戏曲时尚化应当“叫停”[J];中华戏曲;2005年01期

10 万素;继往开来:创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世纪戏曲文化——“戏曲发展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学术研讨会述评[J];戏曲艺术;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琰;冯蕾;;让戏曲节目从小众回到大众[J];东南传播;2008年10期

2 连水兴;;民间信仰的“媒介化”传播及其意义——以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的传播为例[J];东南传播;2011年08期

3 潘培忠;;论闽台歌仔戏的“捡戏”传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4 王跃;;关于电视戏剧的几点看法[J];美与时代;2007年05期

5 王磊;郑孟育;;差序格局理论的重新诠释与框架建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沈毅;;从“权威性格”到“个人权威”——对本土组织领导及“差序格局”之“关系”形态的再探讨[J];开放时代;2014年05期

7 唐桃;;“贵古贱今”批评观念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杨桦;二十一世纪戏曲的命运和出路——兼论戏曲电视剧的审美本体特征[J];四川戏剧;2001年04期

9 秦红雨;;戏曲电视与戏剧命运[J];四川戏剧;2009年02期

10 郭林;;现代殡葬的转型与社会生态建设研究[J];社会学评论;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董天策;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秦红雨;“兴源铺”初探:媒体时代的乡村戏曲及其社会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银贞;从中国三部小说看中国江湖文化[D];山东大学;2013年

4 王磊;差序式领导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5 王玉坤;戏曲电视节目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颖灏;海峡两岸戏曲改革与创新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光;社会转型期视野下的中国戏曲传播路径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成慧芳;吸纳 误读 新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许t;戏曲电视剧发展论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4 邢政伟;舞台上的“革命”[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红;闽剧在福清侨乡的生存现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台冠楠;近代上海戏剧业与电影业的关系研究(1896-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雪;戏剧中的历史与历史中的戏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白洁;明清山西戏台与中路梆子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9 魏菊芳;电视戏曲栏目的困境与出路[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马杰;京剧艺术启蒙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影响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评章;戏曲危机与地方文化、剧种个性的关系[J];福建艺术;2004年02期

2 施德玉;;大陆新编昆剧的危机——第三届中国昆剧艺术节观后[J];福建艺术;2006年06期

3 李宗桂;;简析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J];贵州社会科学;1988年06期

4 安希孟;;评“汉字统一天下论”和“抵制英语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李恭忠;;“江湖”:底层群体的生存体验和社会构图——以姚大羔会簿为中心的考察[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6 蔡少卿;论澳洲的华人秘密社会[J];江海学刊;2001年01期

7 陆平舟;官僚、幕友、胥吏:清代地方政府的三维体系[J];南开学报;2005年05期

8 李林;;清代的县官职掌与作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9 刘平;歃血盟誓与秘密会党[J];民俗研究;2001年03期

10 秦宝琦;;天地会《会簿》考[J];民俗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凤鸣;清代州县官吏的司法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桂萍;论吴伟业对戏曲文体的选择[J];江汉论坛;2003年06期

2 陈维仁;还戏曲以娱乐性[J];中国戏剧;2003年08期

3 梁海;一份发人深省的戏曲调查报告[J];戏曲艺术;2003年04期

4 ;《戏曲艺术》 2003年1—4期总目录[J];戏曲艺术;2003年04期

5 陆军;戏曲现代戏创作散论[J];上海戏剧;2003年02期

6 赵伟明;;戏曲艺术原创力刍议[J];戏剧文学;2003年09期

7 王惟惟;;第二届中国“海宁杯”王国维戏曲论文奖颁奖仪式暨“新世纪戏曲论坛”学术研讨会述要[J];戏曲研究;2004年03期

8 安葵;张庚的戏曲综合论[J];戏曲艺术;2004年03期

9 郑传寅;精神的渗透与功能的混融——宗教与戏曲的深层结构[J];戏曲艺术;2004年04期

10 ;戏曲艺术2004年1—4期总目录[J];戏曲艺术;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安葵;;思想解放促进戏曲创作繁荣[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2 王评章;;永远的戏剧性[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刘景亮;;把非遗保护的理念和成果融入戏曲生产[A];中国演员(2009年第5期总第11期)[C];2009年

4 智联忠;;培养年轻观众:戏曲发展的重大课题——福建京剧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思考[A];中国演员:2014年第4期(总第40期)[C];2014年

5 李简;;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6 施旭升;;戏曲意象论——中国戏曲艺术的本体性描述[A];东方丛刊(1992年第4辑 总第4辑)[C];1992年

7 孙书磊;;典型理论与20世纪戏曲批评“失语症”[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8 上官涛;;崇雅归正——试论蒋士铨的戏曲创作[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何玉人;;在社会转型中实现新发展——论改革开放30年京剧剧目创作[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建鹏;白岚玲:戏曲评点学研究的拓荒者[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张敏生;戏曲艺术要以观众需求为出发点[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刘祯;文化创新与戏曲遗产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苏敏华;戏曲也要适时而变[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马子雷 实习生 胡子轩;戏曲与动漫 如何牵手[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严森林;从理论实践情感上支持“新戏曲”创作[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余青峰;当戏曲撞上“新娱乐”[N];中国艺术报;2011年

8 ;当舞台艺术遇到新媒体[N];文艺报;2014年

9 李小菊;阿甲:戏曲事业的改革者和创造者[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易木;与党休戚与共的新戏曲[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倩菲;都市民俗生态和民俗戏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玉人;勃发与超越——新时期建戏曲创作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3 焦福民;后戏台时期戏曲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刘军华;明清女性作家戏曲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费泳;戏曲电视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6 易勤华;戏曲诗性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义枢;清代节烈戏曲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蓓蕾;三十年戏曲文学创作概论[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9 路云亭;义和团与戏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英;明代南京剧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佳;新时期戏曲创作理论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2 孙建杰;清廷禁毁戏曲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杨洋;新媒体环境下戏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D];北京印刷学院;2007年

4 项晓瑛;唐英及其戏曲创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萍;明代江南妇女的戏曲参与[D];苏州大学;2013年

6 李中建;明代“自况”戏曲创作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毕剑;戏曲旅游的开发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07年

8 孙雯;论新时期探索话剧对戏曲的借鉴与发展[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一承;林任生、王冬青戏曲创作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潘琳娜;清代戏曲虚实观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48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48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5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