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中的“性意识”再探究
[Abstract]:"Peony" and "Pavilion" both have sexual implications, the name of Peony Pavilion symbolizes the scene of love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the stage performances of Kunqu Opera "A Dream of the Garden" and "Dream seeking", artists perform through a series of routine performances, using Liu Zhi, as well as du Li-niang 's former Liu Hai. It reflect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 "Peony Pavilion" in the City of London. Liu Mengmei is the real protagonist in the "Peony Pavilion". The reason for this work is to start with the love story of Liu du. In order to let Liu Mengmei and du Liniang meet and experience, really mature, become the author's ideal feudal literati. Tang Xianzu maintained and praised the orthodox Confucianism.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江苏省昆剧院;
【分类号】:J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达临;胡宏霞;;儒家文化影响性文化[J];中国性科学;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鲜红;;莎士比亚喜剧和元明清戏曲中女性形象之比较[J];长城;2010年12期
2 俞为民;;论汤显祖的诗人本色和“四梦”的诗作特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姚筱睿;;浅论传奇《紫钗记》对小说《霍小玉传》的继承与创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杨玉军;;论儒、道、释文化对《牡丹亭》艺术境界的建构[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谭坤;论汤显祖戏曲创作精神[J];抚州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6 龚重谟;;汤显祖和李贽未曾在临川相会[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张鹏飞;;论汤显祖戏曲“梦幻叙事”范式的文化情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刘玉群;;浅论汤显祖早期诗文[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杨深林;;《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语言特点之比较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张剑桦;;澳门文学源流与涵义之辨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燕飞;《牡丹亭》的传播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3 童伟;论“狂”—泰州学派与明清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4 邵晓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5 胡学春;“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6 陈茂庆;戏剧中的梦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蒯卫华;昆曲商调曲牌曲腔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柯凡;昆曲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王慧敏;宋词与亭台楼阁考论[D];苏州大学;2008年
10 白宪娟;明代《庄子》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立军;中国传统性文化对当代知识女性性心理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温晓敏;佛教与晚明传奇[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洪斌;视角和声音转变对文本情感建构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芸;《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评点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珂珂;论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D];苏州大学;2011年
6 张青;论汤显祖诗歌的主情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毛小曼;情、梦、幻[D];郑州大学;2004年
8 吕贤平;论“临川四梦”对唐代相关小说的改编[D];暨南大学;2004年
9 黄三平;论“临川四梦”的讽世意识[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季文媚;亭建筑的研究与发展架构[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克凡;豆腐版《牡丹亭》[J];文学自由谈;2005年04期
2 杨艳琪;简析《牡丹亭》中的性与情[J];戏剧文学;2005年04期
3 张丽红;;梦幻形式中的潜意识愿望——《牡丹亭》之“奇”的精神分析研究[J];戏剧文学;2005年12期
4 李小兰;;《牡丹亭》在舞台上的流转[J];戏剧文学;2005年11期
5 王学敏;;试论《牡丹亭》的悲剧实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6 王省民;;对《牡丹亭》文本的传播学思考[J];四川戏剧;2006年05期
7 朱小利;;浅谈《牡丹亭》中“情”的丰富性[J];四川戏剧;2006年05期
8 王省民;;对《牡丹亭》文本的传播学思考[J];当代戏剧;2007年01期
9 刘松来;乐帧益;;《牡丹亭》“至情”主题的历史文化渊源[J];文艺研究;2007年03期
10 王省民;;从传播学的角度观照《牡丹亭》的演出[J];艺术百家;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薛静文;;至情至性杜丽娘 美轮美奂《牡丹亭》 小剧场青春话剧《牡丹亭》[A];中国演员(2011年第4期总第22期)[C];2011年
2 白先勇;单昕;;姹紫嫣红《牡丹亭》[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3 李美恩;;板东玉三郎之《牡丹亭》[A];中国演员(2011年第1期总第19期)[C];2011年
4 赵征军;;“一体化”时代戏剧典籍《牡丹亭》的英译与传播[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5 周良;;不要把雅致的艺术粗鄙化[A];中国演员(2013年第2期总第32期)[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正海;舞剧《牡丹亭》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受好评[N];文艺报;2008年
2 吴伟忠;邮园奇葩《牡丹亭》[N];中国商报;2004年
3 记者 苏雁 通讯员 周倩茜;实景版《牡丹亭》梦回昆山[N];光明日报;2012年
4 宁波大学 黄敏学;春梦迢遥《牡丹亭》[N];光明日报;2014年
5 廖奔;昆曲与青春版《牡丹亭》现象[N];人民日报;2007年
6 郭娟;《牡丹亭》:从昆曲到芭蕾[N];经济观察报;2008年
7 本报驻罗马记者 马赛;昆剧《牡丹亭》征服意大利观众[N];光明日报;2010年
8 叶飞;“中华风韵”开创海外自主营销新模式[N];中国文化报;2012年
9 记者 储笑抒;大型舞剧《牡丹亭》昨晚上演[N];南京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张裕;上昆《牡丹亭》“险”中求精[N];文汇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燕飞;《牡丹亭》的传播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2 张雪莉;《牡丹亭》评点本、改本及选本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甜;《牡丹亭》的明清女性读者群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原辉;跨文化交流视野下的《牡丹亭》[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赵雅琴;明清江南闺阁女性《牡丹亭》接受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汪妍;美国汉学界的《牡丹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何晨杰;《牡丹亭》副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颖;《牡丹亭》戏曲语言的修辞艺术[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孙琳;《牡丹亭》爱情描写词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汪惠;《牡丹亭》舞台传播相关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9 郑力元;诗性的迸发—《牡丹亭》创作精神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10 潘婷;《牡丹亭》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318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318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