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性对话的戏剧文体学诠释
本文关键词:曹禺戏剧文体话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厦门大学》 2008年
戏剧性对话的戏剧文体学诠释
姚佳根
【摘要】: 本文是关于对话的戏剧性的研究。在绝大程度上,戏剧性体现为动作性。曹禺剧作中的对话具有强烈的动作风格,他的剧作可以作为现实主义戏剧对话风格的代表。但这些动作性是如何体现在人际交谈中的?它的语言模式是怎样的?这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话题。对特定的语言模式的研究离不开语言理论,语用学理论是一种恰适的对话分析理论,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和话轮转换原则三类语用学理论为工具,在西方文体学研究谱系中,进行对戏剧对话的研究,从而论证和诠释戏剧对话的动作性风格,将动作性理解为戏剧性的本质。对曹禺剧作文本的细部解读则表达了透彻理解戏剧对话的希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7.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华东,俞东明;戏剧文体学的话轮转换量化分析方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杨雪燕;话语分析与戏剧语言文体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2期
3 申丹;西方现代文体学百年发展历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4 杨雪燕;试论戏剧在语言文体学中的地位[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5 司建国;会话分析理论对中国戏剧研究的启示——礼貌原则映射下的《雷雨》的戏剧冲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董健;戏剧性简论[J];戏剧艺术;2003年06期
7 王玲芳;试论戏剧对话的语用原则——曹禺《原野》语用分析[J];阅读与写作;2000年11期
8 司建国;中国戏剧会话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从话轮转换角度解读《雷雨》的人物关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俞东明;戏剧文体与戏剧文体学[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明;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周方珠;论社交指示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董宏程;;试论网络交际者与网络言语的语用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徐宏亮;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张尧;浅析口头交际中的明示与语境效果的获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王惠敏;;大学英语交际性听力测试中的语用预设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王品;;文学文体学视阈下的《雪夜林边驻脚》[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陈宏;;文化导向型外语教学模式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秦冬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介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安华;;电影研究的比较艺术学视界[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栾育青;;邀请语及应答语的跨文化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邱林林;;委婉语功能的语用学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向朝红;;英汉词典语用信息处理现状的调查及分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李明;;词典中的语用义及其局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杨文秀;;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从LDOCE2到LDOCE4[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10 杨文秀;;学习词典中的模糊限制语[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左进;二十世纪美国女剧作家自我书写的语用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正辉;委婉语的三维视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许丹;英语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莹;语用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商标词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东,俞东明;从话轮转换看权势关系、性格刻画和情节发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杨雪燕;话语分析与戏剧语言文体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2期
3 申丹;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3期
4 张德禄;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1期
5 申丹;两个最年轻的当代文体学派别评介[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2期
6 杨雪燕;试论戏剧在语言文体学中的地位[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7 俞东明;话语角色类型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转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8 申丹;有关功能文体学的几点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9 王虹;从会话分析的角度看《愤怒的回顾》中的人物关系与性格[J];现代外语;2001年03期
10 董健;阎广林;夏写时;俞为民;顾文勋;周安华;张扬华;张健;胡星亮;郑仁湘;丁芳芳;黄爱华;杜隽;陆炜;;论中国戏剧理论的基本建设[J];戏剧艺术;199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峥;走与留:精神空间与戏剧形势——曹禺剧作新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2 孙庆升;;曹禺剧作漫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年02期
3 张兰阁;;曹禺戏剧诗学三探[J];戏剧文学;2003年11期
4 原小平;;曹禺话剧的影视改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朱栋霖;;读《曹禺剧作论》[J];文学评论;1983年01期
6 刘绍本;;说不尽的曹禺[J];乡音;1998年02期
7 炳;;曹禺剧作艺术探索[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03期
8 黄殿祺;;曹禺和他的恩师张彭春——写在纪念曹禺诞辰100周年之际[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梅红;;从《曹禺致李致书信》看四川出版人的作者情结[J];中国编辑;2011年01期
10 姚锡佩;;《曹禺传》的社会效应[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红;;焦菊隐的“戏剧—诗”观念及对当代话剧的启示[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2 王评章;;永远的戏剧性[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杨剑龙;;以戏剧性的情节揭示反腐败的重要性——评《猫与鼠 也缠绵》[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4 韦珺;;诗的戏剧化,戏剧的诗化——论李轻松诗剧《向日葵》的创作意义[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清华;;时代的夜歌或浮世绘——关于邰筐诗歌的三言两语[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罗小凤;;城市景观呈现中的戏剧化抒情策略——邰筐《凌晨三点的歌谣》赏析[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泽林;;老团长入党记[A];老兵话当年(第七辑)[C];2004年
8 徐晓钟;;实现老师夙愿 再读《雷雨》诗情 《雷雨》导演阐述[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9 魏建;;得失之间的“戏”——郭沫若历史剧戏剧本体的再探讨[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10 周华斌;;原生态戏剧与视觉符号[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宗玉;[N];人民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刘丽娜;[N];中国证券报;2011年
3 本报首席记者 郑若麟;[N];文汇报;2011年
4 王海艳;[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5 记者 苏娅;[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新荣;[N];中国艺术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高艳鸽;[N];中国艺术报;2011年
8 商报记者 刘亚力;[N];北京商报;2011年
9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傅谨;[N];人民政协报;2011年
10 师力斌;[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霞;戏剧话语语用修辞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易杰;萨拉凯恩:从存在的悲剧到后现代戏剧[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3 任晓霏;“译者登场”——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李康仁;韩国曹禺早期话剧研究概况与曹禺剧本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5 卿菁;美国百老汇“整合音乐剧”[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6 王燕;哈罗德·品特戏剧话语里沉默现象的语用文体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何宇宏;曹禺戏剧文体话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秧歌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9 雷莹;中国现代作家自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雅琳;从“间离效果”看品特戏剧中非现实的现实性[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佳根;戏剧性对话的戏剧文体学诠释[D];厦门大学;2008年
2 陶红雨;田汉建国前戏剧的民众化倾向[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一楠;电视节目:从真实中挖掘戏剧性[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4 曲德煊;早期中国电影和戏剧的交叉与分离[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丹蕊;艾略特诗歌“戏剧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徐贺;褪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质[D];苏州大学;2007年
7 朱丽芳;音乐剧《俄克拉荷马》戏剧与音乐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亮;自律性 戏剧性和诗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喜;瓦格纳歌剧中音乐与戏剧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潘讯;苏州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曹禺戏剧文体话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0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40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