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曲牌【胡胡腔】的形成与发展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rrenzhuan art, the regular tworenzhuan music is gradually enriched, an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re are great changes in the common songs of Errenzhuan. Influen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esthetic changes and the absorption and reference of other operas and quyi music, some commonly used pieces were gradually replaced, and others were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common ones. In the history of Errenzhuan art, some pieces of music, the use of qu connection gradually formed a tradition. Hu Qiang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n Errenzhuan nowadays.
【作者单位】: 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J617.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崔珊;;东北秧歌与胶州秧歌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年02期
2 董艳;;浅析二人转艺术的多层面思考[J];神州;2014年14期
3 张宇辉;;发展二人转艺术的现实思考[J];文化学刊;2007年06期
4 李玉珍;商树利;;二人转音乐中的俗文化特征[J];文化学刊;2008年03期
5 史玉学;;谈如何准确把握东北小调的演唱风格——以《小拜年》、《看秧歌》、《回娘家》三首作品为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宏岩;在乡土与高雅碰撞中再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孙红侠;二人转戏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孙大志;当代二人转史论[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爱新觉罗·子妤;从“看秧歌”的演唱谈如何把握东北民歌的演唱风格[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丽娟;评剧音乐的发展脉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顾湘;东北二人转发展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苗艳;东北汉族民间小调演唱风格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李晓颖;传统民间舞蹈——赤峰秧歌调查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迪;龙江剧中二人转因素的传承与发展[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7 任佳颖;二人转艺术的审美特征[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超;论东北民歌演唱技法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李焱;营口地区丧葬音乐文化研究[D];沈阳音乐学院;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宏宇;赵佶的音乐外交与宋代音乐之东传——介绍英国学者普兰特对宋代中国与高丽间音乐交往的有关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栾桂娟;语言·拍子·曲调三要素——音乐叙述法的内在走向[J];中国音乐学;2001年04期
3 李复斌,吴粤北,谢永雄,黎敏,佟厚雪,崔国汉,李复斌,朱敏;“新年民族音乐会”系列文稿——岭南音乐之精华 民族音乐之辉煌[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马伯龙;古宗智;;英文刊物《音乐中国》资讯[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1年03期
5 洛秦;街头音乐及其在文化商品市场中的意义[J];民族艺术;2002年02期
6 杨易禾;关于音乐母语教育的思考[J];艺术百家;2002年01期
7 袁瑾;对民族音乐传统遗产的思考[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吕钰秀;台北故宫博物馆绘画中的音乐图像研究[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修海林;一部来之于实地考察、开拓性的学术成果——一评洛秦的《街头音乐: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缩影》[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曾遂今;论革命音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耀华;;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跨文化音乐比较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吴兴德;赵延君;;关于中西音乐传统之差异的初步比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王珉;;美国印第安人音乐的“印第安融合主义”和“泛印第安主义”[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4 奥拉沃阿兰罗德里格兹;张谦;;古巴音乐引言[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5 奥拉沃阿兰罗德里格兹;张谦;;古巴的沙尔萨音乐[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6 奥拉沃阿兰罗德里格兹;张谦;;古巴的古典音乐传统[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7 闫路迅;;宝鸡察^衾諿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宋湛江;;承德寺庙音乐的六大流派[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隗瑞艳;音乐剧市场呼唤优秀人才[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非元;音乐:城市精神飞扬的翅膀[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阎戈;音乐与乐感[N];福建日报;2001年
4 耀 农;文字音乐[N];光明日报;2002年
5 杨少波;富有启迪的音乐共鸣[N];人民日报;2005年
6 杨燕迪;经典的枕边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7 新华社记者 程义峰 文萍;民歌,拿什么来拯救你[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8 丁立;“这是青春!这是中国!”[N];音乐周报;2000年
9 梁雷;借音乐提问[N];音乐周报;2001年
10 何晓兵;新民乐:传统音乐的“改版”[N];音乐周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车新春;19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音乐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潮[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朱宁宁;英美实验音乐:1950-1970年代[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3 田耀农;陕北礼俗音乐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4 周雪丰;钢琴音乐的力度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吴艳;从“门图”到“搭班”:上海民俗音乐传统的变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张阔;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琼;论近代漠南蒙汉移民音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艺;交融、出新[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2 韦蔚;古朗族音乐文化认知的教育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欣倩;歌剧《草原之歌》音乐风格与成就[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4 汤晓霞;清代满族音乐结构与曲牌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孙洁;音乐剧《演艺船》艺术表现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李晓云;网络环境下的音乐自主性学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佘涛;中国当代网络流行音乐的发展及相关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杨孟;都市的音乐时光[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乾;1956年第一届全国音乐周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10 逯茜;西班牙钢琴音乐的奇葩[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401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401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