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巴伯歌剧《瓦妮莎》女主角人物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6 04:12
【摘要】:作为与威廉舒曼,伯恩斯坦等齐名的第三代美国专业音乐家之一,塞缪尔·巴伯在美国音乐界乃至世界范围音乐领域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被称为20世纪美国最富盛名的音乐家以及音乐诗人。关于巴伯的创作风格有百家之言,有人说他是“新浪漫主义者”,有人说他是“保守主义者”,更有人说他是“折中主义者”。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器乐及声乐作品,世间对其作品的评判毁誉参半,饱受争议,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美国最举足轻重的优秀作曲家之一。巴伯在1958年创作完成的大型三幕式歌剧《瓦妮莎》(Vanessa)同年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首演,好评如潮,赞誉载道,多次在本土加演以及输出欧洲,被媒体赞为“是迄今为止大都会剧院上演的最好的美国歌剧”并获得了普利策奖,是巴伯创作成熟期的巅峰之作。因此《瓦妮莎》对研究塞缪尔巴伯其人及其风格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本篇论文以塞缪尔巴伯歌剧作品《瓦妮莎》两位女主角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情节版本,巴伯的人生经历;其次完整描述了作品创作背景;接下来以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音乐形象为探讨载体对整部歌剧的发展内涵进行了挖掘和论述;最后笔者将作品中观察到的音乐特征进行排列归纳,作为对巴伯新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和女主角审美特征的总结。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对塞缪尔巴伯乃至美国专业音乐领域起到补充作用,使广大音乐研究者与爱好者能更加全面的对作曲家进行了解与研究。也希望能让《瓦妮莎》这部优秀的歌剧作品再次回到大众的目光中,使优秀的作品不至蒙尘。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8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钱亦平;;20世纪下半叶音乐语言特点及结构类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左丽红;新浪漫主义音乐的实践者──巴伯[J];人民音乐;1999年11期

3 吴佩华;;巴伯:《伐奈莎》[J];音乐艺术;1987年04期

4 郑小钟;美国现代作曲家——巴伯·塞缪尔 (Barber,Samuel 1910—1981)[J];交响.西安音院学报;198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高娜;塞缪尔·巴伯新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2 乔胜男;塞缪尔·巴伯《第一交响曲》音乐创作与观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史夏洋;当传统遇上巴伯[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4 杜鹏;多元音乐风格的交融—塞缪尔·巴伯的《钢琴奏鸣曲Op.26》[D];星海音乐学院;2013年

5 宋汶怡;现代音乐的浪漫诗篇[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6 徐志华;赛缪尔·巴伯晚期创作风格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7 冯微;传统与现代的贯通[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8 吴晚屏;塞缪尔·巴伯的声乐套曲《隐士之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57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757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3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