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探析中国歌剧《木兰诗篇》的艺术特征

发布时间:2020-11-01 12:17
   歌剧艺术是一门富有极强综合性的艺术,它是音乐的重要体裁之一,同时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实际水平。人们通过对歌剧作品的欣赏,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中国歌剧是渗透了西方音乐文化,并与本土音乐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自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在不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不断变革创新,至今已走过90年的曲折历程。如今的歌剧演出形式及风格可谓是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木兰诗篇》是我省歌舞剧院首推的一部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歌剧,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神韵,运用了现代作曲技法的音乐表演,将交响音乐视觉化、戏剧化,以崭新的舞台视角演绎流传千古的美丽动人故事。剧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演唱风格、独特舞台呈现,以及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舞蹈形体表演和舞台交响音乐效果,使整部作品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充分地表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目前,《木兰诗篇》在国内舞台和国际舞台受到了热切的关注。 第一章分析了我国歌剧发展的历史进程。本章以时间为顺序,共分五小节,从中国歌剧的起源入手,分别对歌剧的探索期、阶段性的发展进行大致的分析。最后论述了从歌剧时代进入舞台艺术视听时代,以《木兰诗篇》为旗帜,指引歌剧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分析了歌剧《木兰诗篇》的创作情况。本章共三个小节,第一小节《木兰诗篇》的创作背景;第二小节介绍了《木兰诗篇》脚本;第三小节是对《木兰诗篇》的文化理念进行梳理,着重论述了该剧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弘扬中国文化、融入国际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人物形象具体分析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木兰诗篇》创作的根源,全新的女性形象是女性朋友学习的榜样,通过对木兰形象的详细分析,来积极引导人们,此课题具有普遍社会教育意义。彭丽媛对木兰人物形象的完美诠释,给该剧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中国歌剧的生命力,促进了它的传播。 第四章作为本文的重点,着重对《木兰诗篇》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首先从该剧的戏剧冲突性与结构安排出发,论诉了音乐的艺术特征,巧妙的音乐结构,多样性、创新性的舞台布局进行了探讨。 第五章论述了《木兰诗篇》的创新元素对中国歌剧带来的启示。
【学位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J8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国歌剧发展的概况
    1.1 中国歌剧的萌芽与探索
        1.1.1 萌芽
        1.1.2 探索
    1.2 中国歌剧的发展
        1.2.1 初步发展
        1.2.2 全面发展
    1.3 从歌剧时代进入以《木兰诗篇》为代表的舞台艺术视听时代
第二章 歌剧《木兰诗篇》的创作背景
    2.1 民歌《木兰辞》
    2.2 《木兰诗篇》脚本概况
    2.3 《木兰诗篇》的文化理念
        2.3.1 民族文化的挖掘
        2.3.2 弘扬中国文化
        2.3.3 融入国际文化
第三章 木兰的人物形象分析
    3.1 木兰形象
        3.1.1 经典女性形象
        3.1.2 全新女性形象
    3.2 彭丽媛对木兰形象的传神演绎
        3.2.1 出色的表演
        3.2.2 精当的演唱
第四章 《木兰诗篇》的艺术特征
    4.1 戏剧性冲突与巧妙的音乐结构
        4.1.1 《木兰诗篇》的戏剧性冲突
        4.1.2 巧妙的音乐结构
    4.2 《木兰诗篇》的音乐特点
        4.2.1 和平与战争(序曲)
        4.2.2 替父从军(柔板与叙事歌)
        4.2.3 赛上风云(快板与梦幻曲)
        4.2.4 巾帼情怀(酒歌与思乡曲)
        4.2.5 和平礼赞(俚歌、安魂曲与终曲)
    4.3 别具匠心的舞美设计
        4.3.1 舞台
        4.3.2 服装
        4.3.3 灯光
第五章 从歌剧《木兰诗篇》中引发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奇青;;中国歌剧,离中国大众有多远?[J];歌剧;2009年01期

2 孙芳;;浅析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的艺术特色与文化理念[J];黄河之声;2008年04期

3 田亚茹;中国歌剧史上的三次高潮引发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4年04期

4 黄奇石;中国歌剧要走自己的路——贺敬之新时期有关中国歌剧的论说[J];人民音乐;2005年07期

5 胡士平;歌剧《白毛女》的魅力[J];人民音乐;2005年07期

6 胡士平;;赞歌剧新作《野火春风斗古城》[J];人民音乐;2005年12期

7 于庚芬;民族歌剧演唱的二度创作[J];戏剧文学;2004年10期

8 顾聆森;;魏良辅《南词引正》解析[J];艺术百家;2008年03期

9 柴莺;;金湘歌剧音乐观初探[J];中国音乐;2007年04期

10 于钟;;谈歌剧《沧海》中阿龙“形象”的塑造[J];中国音乐;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和平;谭盾歌剧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亚娟;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音乐特征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2 赵敏;论彭丽媛在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中的表演艺术[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65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865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f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