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新“江姐”忆歌剧《江姐》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7-04-06 12:02
本文关键词:观新“江姐”忆歌剧《江姐》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歌剧《江姐》是我国民族歌剧史上最重要的成功代表,在我国歌剧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空政文工团自1964年起至今相继进行了五次复排,同时五代江姐的扮演者被人们熟知,她们为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声乐艺术研究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声乐演唱看,歌剧《江姐》是在一个声乐表演改革发展的环境下展开的。在学习民族优秀声乐作品的同时,与外来的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形式相结合,形成美声、民族、通俗的多元化跨界的演唱形式,相互借鉴融合,让声乐演唱艺术达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对歌剧《江姐》内在的内容与演唱、表演上的研究,这对我国歌剧事业的创作和发展的意义是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五次复排,五代江姐强化了发展的主题。不仅在表演上有发展,,在理念上,在直观上也有了革新。发展到第五代,甚至形成了新的作品。即使经过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演绎,歌剧《江姐》仍然是优秀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加入到了“多元化”的家庭之中,有了更深入的发展和创新。 目前我国针对于歌剧《江姐》的资料比较丰富,但是对新版《江姐》多方面创新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分析对比了五代江姐在表演及演唱方面的异同,着重剖析了第五代江姐的演唱特点以及对第五次复排中其他因素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新版《江姐》全新的创作理念与演员新颖的演唱风格为中国歌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声乐学习者来说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江姐 第五代 王莉 美声唱法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7.2;J8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引言6-7
- 第一章 歌剧《江姐》的诞生7-9
- 一、 歌剧《江姐》的创作7
- 二、 创作手法与音乐风格7
- 三、 歌剧《江姐》对中国歌剧的意义7-9
- 第二章 前四代江姐扮演者的艺术经历以及演唱特点9-12
- 一、 第一代江姐万馥香9
- 二、 第二代江姐孙少兰9-10
- 三、 第三代江姐金曼10
- 四、 第四代江姐铁金10
- 五、 四代江姐对我国民族声乐的贡献10-12
- 第三章 全新的“新版”《江姐》12-14
- 一、 空政文工团第五次复排经典歌剧《江姐》12
- 二、 第五代江姐扮演者——王莉12
- 三、 王莉的演唱风格及特点12-14
- (一) 歌剧《江姐》给王莉所带来的挑战12-13
- (二) 王莉中西合璧的演唱13
- (三) 王莉青春版江姐的形象上塑造13-14
- 第四章 歌剧《江姐》唱段分析14-23
- 一、 《红梅赞》的分析14-16
- 二、 《巴山蜀水要解放》16-17
- 三、 《五洲人民齐欢笑》分析17-21
- 四、 《绣红旗》分析21
- 五、 第五代江姐王莉在音乐与表演上的统一21-23
- 第五章 前四代江姐与第五代江姐的比较23-25
- 一、 前四代江姐扮演者在演唱上的比较23-24
- 二、 第五代江姐相较于前四代扮演者有何突破24
- 三、 第五代江姐扮演者在形象塑造上的突破24-25
- 第六章 新版歌剧《江姐》的全方位创新25-26
- 一、 演出场地25
- 二、 舞美灯光25
- 三、 乐队伴奏25
- 四、 多种演唱形式25-26
- 结语26-27
- 参考文献27-2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28-29
- 致谢2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丽;;最深沉的爱——中国著名歌剧《江姐》演唱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9期
2 王建柱;;歌剧《江姐》问世前后[J];党史纵览;2010年09期
3 詹桥玲;20世纪中国歌剧发展谈概[J];音乐研究;2005年01期
4 孙慧双;发展民族歌剧之我见[J];人民音乐;1999年07期
5 周传明;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和音乐艺术特点[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白宙伟;;红梅从心底盛开——第五代江姐扮演者王莉[J];音乐生活;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都迎;[N];解放军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游红彬;歌剧《江姐》音乐戏剧性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本文关键词:观新“江姐”忆歌剧《江姐》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88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