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谈咏叹调的文本理解和表演创作——以歌剧《苍原》中的“情歌”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18 04:36
  咏叹调的文本是表演者进行二度创作的依据,本文以歌剧《苍原》中的咏叹调"情歌"为例,从三个主要维度阐释了表演者的文本理解——文学的视角"读词"、作曲的视角"读谱"、歌剧的视角"读懂情境";咏叹调的表演创作要实现对于文本的某种"超越",则需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表演者的技术""表演者的角色定位""表演者的艺术个性和生活经验"等因素。 

【文章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02期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现代思维开掘传统——评歌剧《画皮》兼谈当前中国歌剧创作中的若干问题[J]. 杨燕迪.  人民音乐. 2019(04)
[2]文学与音乐的关系[J]. 小泽征尔,村上春树,刘名扬.  歌唱艺术. 2018(10)
[3]徐占海谈歌剧[J]. 张杨.  歌剧. 2016(05)
[4]大气磅礴 凝重雄浑的史诗性品格——论徐占海的正歌剧音乐创作[J]. 居其宏.  音乐探索. 2014(02)
[5]有关对“情歌”注视的注释——歌剧《苍原》指挥案头随笔摘要[J]. 曹丁.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04)



本文编号:2923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923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0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