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盈江傣剧《娥并与桑洛》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15:52
  本文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的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傣剧《娥并与桑洛》为研究对象,借助于现有文献梳理傣剧及《娥并与桑洛》的历史和现状,结合音乐人类学的方法,在盈江县平原镇、弄璋镇、新城乡等傣族村寨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娥并与桑洛》的表演时间、空间、表演内容、音乐、戏剧文本分析和演员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娥并与桑洛》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对傣族文化习俗、民间信仰和伦理道德,以及增强家族、村寨凝聚力,传承傣族文化的重要意义。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阅读文献和实地采访,梳理傣剧和《娥并与桑洛》的产生沿革;第二部分对《娥并与桑洛》本体进行调查分析;第三部分探讨《娥并与桑洛》的文化和社会功能;第四部分讨论《娥并与桑洛》的传承,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希望对《娥并与桑洛》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盈江傣剧《娥并与桑洛》研究


图1:德宏州傣剧团到新城乡表演《娥并与桑洛》??

剧团


在LED屏幕上场景转换成了夜空,倒在地上的两人随着灯光的变暗,走??下了舞台,这时屏幕中央显现出了两颗星星,全剧表演结束。台下众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口中一■同响喊rua?rua?wu?wei。??背景音乐《喊罗勇》突然响起,主角们返回舞台,群众演员们在台下围成一个圈,??一同跳起了嘎央舞,广场正中央持续燃放了五分钟的礼花。??2018年盈江县傣学会傣剧团在广场的演出中,有着不同于前文笔者所提到的德宏州??傣剧团于1990年4月12日在新城乡演出的新内容。影像记录中从桑洛请求母亲出去做??生意幵始,直至全剧结束,2018年傣剧团在泼水广场的演出中,是从桑洛母亲求佛得子??部分」「?始上演,r[至全剧结束:影像资料屮的风尾竹等舞台场景布置、演切所使川的水??果等,皆为舞台道具,盈江县傣学会傣剧团在泼水广场的演出中,运用了舞台道具和舞??台LED大屏幕,相比较前者,后者的舞台效果更H??丨^——胃..?r??

照片,舞台,笛子,乐器


使用率较高的有象脚鼓、葫芦丝以及光邦等。??如图3现场排练照片所示,盈江县傣学会傣剧团表演《娥并与桑洛》时使用的乐器??从左往右依次有柳琴、笛子、二胡、高胡、低音胡16,还有图4使用的乐器葫芦丝,除??此之外,还使用多媒体录制好的扬琴、电子琴和打击乐演奏的背景音乐。??w以上乐器名称由哏传福先生介绍和叙述,通过笔者对乐器的学习,哏传福所指的柳琴为我们所说的少数民族四弦??琴,笛子为加工过后的笛子而非原始的竹笛。??2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倡导返璞归真,实施有效教学——记民族吹管乐器演奏家张文俊对傣族葫芦丝音乐的研究[J]. 马雁.  民族音乐. 2017(02)
[2]西双版纳傣族宗教音乐文化研究[J]. 李贵中.  民族音乐. 2016(06)
[3]《娥并与桑洛》中“美”的哲学阐释[J]. 朱松峰,王进.  理论月刊. 2016(10)
[4]论傣族葫芦丝音乐的发展变迁[J]. 陈缨.  当代音乐. 2016(10)
[5]德宏傣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J]. 杨丹萍.  民族音乐. 2016(01)
[6]傣剧的多元特征探析[J]. 龚碧林.  民族音乐. 2014(02)
[7]典雅的乐府与古朴的傣歌——《孔雀东南飞》和《娥并与桑洛》的对比解读[J]. 高徽南.  云南电大学报. 2010(01)
[8]云南傣族音乐比较研究[J]. 罗琼芬.  民族音乐. 2009(05)
[9]《娥并与桑洛》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审美比较[J]. 张永芳.  思想战线. 2008(S3)
[10]《娘梅歌》和《娥并与桑洛》之比较[J]. 陈丽琴.  贺州学院学报. 2008(03)



本文编号:2940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940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d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