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成对新时期河南戏曲发展的贡献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0 13:14
八十年代以后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变革社会转型的激变深化期,社会个体意识的觉醒与倡导影响了整个河南戏剧界的创作导向。尤其是剧作家姚金成最具代表性的豫剧现代戏《香魂女》的成功问世,标志着剧作家开始从局部问题的研究转入对个体生命的关照,其作品中多元化的题材类型也促使河南戏曲作家创作视角的扩展与延伸,逐渐摆脱了单一模式化的叙事框架,注重对现代意识的反思与取舍,并影响了九十年代至新世纪以来的创作倾向。因此,本篇论文围绕姚金成其创作对新时期河南戏曲发展的贡献展开研究,以历时性与共时性交错的研究方法将文章设置四个部分:第一章:采用归纳分类法将姚金成的戏剧创作按照题材的不同进行归类,并从其现代戏、历史戏和经典改编戏三个方向及每个方向上的不同角度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行总结,力图呈现姚金成创作角度与人物类型的多元化特点,以及从人性角度所揭示出的普世性问题。第二章:从艺术功能论的角度出发,按照认识功能、审美娱乐功能与教育功能三个维度入手,以姚金成戏剧创作与舞台呈现为研究对象,探讨新时期时代环境下姚氏戏剧对戏曲艺术功能的深化,抽析出其迥异于以往河南戏剧创作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炼出姚金成戏...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意义
国内研究状况
第一章 以丰富的舞台形象架构起多元化的题材类型
第一节 引领风尚的现代戏创作
一、《香魂女》:时代变革中女性观念的窑变
二、《悠悠我心》: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意识
三、《焦裕禄》:揉进历史中的人性温度
第二节 底蕴沉厚的历史剧创作
一、《轩辕黄帝》:华夏文明的深度书写
二、《斗笠县令》:引古绳今的现实写照
三、《韩非子》:理想与生存的变奏
第三节 化古鉴今的经典剧目改编
一、《浣纱记》:对男权政治的解构与反思
二、《梨园风流》:对纯真爱情的演绎和赞颂
三、《琵琶记》:对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肯定与张扬
第二章 戏曲艺术功能的深化拓展
第一节 认识功能——摹写时代,求同存异
一、新时期的文化语境
二、正面精神价值的肯定与弘扬
第二节 审美娱乐功能——固本求新,引俗入雅
一、剧本创作紧扣生活
二、舞台呈现勇于创新
第三节 教育功能——紧贴时代,以情感人
一、理解时代精神,把握时代矛盾
二、回归人性的高台教化
第三章 与同时期同类题材剧作的比较
第一节 探讨女性命运的爱情婚恋戏:以《香魂女》和《试用丈夫》为例
一、叙述手法:正叙演绎与倒叙开场对剧情高潮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二、人物形象:双人对比与单人塑造对性格刻画造成强弱反差
三、主题开掘:追求自由与回归家庭对女性婚姻的不同解读
四、分析总结:戏剧张力的舞台把握与人性角度的感性捕捉
第二节 政治引导为核心的社会定向戏:以《银河湾》和《蚂蜂庄的姑爷》为例
一、戏剧结构:双线交织与三线并行对剧本逻辑的处理
二、人物形象:回归生活与强化矛盾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三、主题意蕴:宣传政治与反思人性对主题深度的挖掘
四、分析总结:剧本创作艺术规律的遵循与主旨的提升
第三节 注入当代价值观的传统改编戏:以《琵琶记》和《李香君》为例
一、主题思想:弱化时代背景与强化问题意识对经典的不同诠释
二、人物形象:合理塑造与大胆颠覆对人格力量的不同彰显
三、分析总结:现代思考下的回望与前瞻
第四章 姚金成的创作观对河南戏曲创作的借鉴意义
第一节 评奖机制操控下剧本创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实际编演不吻合的创作现状
二、戏曲评奖机制僵化
三、剧本创作脱离本质
四、缺乏专业的编剧
第二节 姚金成的剧作观对今后戏曲创作的启示
一、归正原创与移植间的关系,重视经典作品移植
二、打破戏剧常规结构模式
三、提倡“叫座戏”,平衡观众的审美需求
四、搭起薪火相传的桥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琵琶记[J]. 高则诚,姚金成. 东方艺术. 2017(17)
[2]焦裕禄——兰考往事[J]. 姚金成,何中兴. 剧本. 2017(02)
[3]理想与生存的变奏(上)——兼谈主旋律戏剧创作的思考与实践[J]. 姚金成. 大舞台. 2016(06)
[4]姚金成:戏曲当代题材创作的一面旗帜[J]. 谢柏梁. 戏剧艺术. 2016(01)
[5]当下中国戏曲文化生态及其更新[J]. 廖奔. 艺术百家. 2015(01)
[6]轩辕黄帝[J]. 姚金成. 剧本. 2013(03)
[7]心理认同的重建——《村官李天成》的成功之处[J]. 刘彦君. 东方艺术. 2012(S1)
[8]戏曲现代戏与农村、农民的世纪情缘[J]. 姚金成. 东方艺术. 2009(S2)
[9]编剧两议[J]. 姚金成. 中国戏剧. 2008(12)
[10]悠悠我心(大型现代戏曲)[J]. 姚金成,何中兴. 戏剧文学. 2008(08)
博士论文
[1]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1926-1976)[D]. 谢诗坚.厦门大学 2007
[2]二十世纪豫剧艺术改革发展研究[D]. 陈国华.上海戏剧学院 2006
硕士论文
[1]当代河南豫剧现代戏创作研究[D]. 张华.山西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47704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意义
国内研究状况
第一章 以丰富的舞台形象架构起多元化的题材类型
第一节 引领风尚的现代戏创作
一、《香魂女》:时代变革中女性观念的窑变
二、《悠悠我心》: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意识
三、《焦裕禄》:揉进历史中的人性温度
第二节 底蕴沉厚的历史剧创作
一、《轩辕黄帝》:华夏文明的深度书写
二、《斗笠县令》:引古绳今的现实写照
三、《韩非子》:理想与生存的变奏
第三节 化古鉴今的经典剧目改编
一、《浣纱记》:对男权政治的解构与反思
二、《梨园风流》:对纯真爱情的演绎和赞颂
三、《琵琶记》:对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肯定与张扬
第二章 戏曲艺术功能的深化拓展
第一节 认识功能——摹写时代,求同存异
一、新时期的文化语境
二、正面精神价值的肯定与弘扬
第二节 审美娱乐功能——固本求新,引俗入雅
一、剧本创作紧扣生活
二、舞台呈现勇于创新
第三节 教育功能——紧贴时代,以情感人
一、理解时代精神,把握时代矛盾
二、回归人性的高台教化
第三章 与同时期同类题材剧作的比较
第一节 探讨女性命运的爱情婚恋戏:以《香魂女》和《试用丈夫》为例
一、叙述手法:正叙演绎与倒叙开场对剧情高潮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二、人物形象:双人对比与单人塑造对性格刻画造成强弱反差
三、主题开掘:追求自由与回归家庭对女性婚姻的不同解读
四、分析总结:戏剧张力的舞台把握与人性角度的感性捕捉
第二节 政治引导为核心的社会定向戏:以《银河湾》和《蚂蜂庄的姑爷》为例
一、戏剧结构:双线交织与三线并行对剧本逻辑的处理
二、人物形象:回归生活与强化矛盾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三、主题意蕴:宣传政治与反思人性对主题深度的挖掘
四、分析总结:剧本创作艺术规律的遵循与主旨的提升
第三节 注入当代价值观的传统改编戏:以《琵琶记》和《李香君》为例
一、主题思想:弱化时代背景与强化问题意识对经典的不同诠释
二、人物形象:合理塑造与大胆颠覆对人格力量的不同彰显
三、分析总结:现代思考下的回望与前瞻
第四章 姚金成的创作观对河南戏曲创作的借鉴意义
第一节 评奖机制操控下剧本创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实际编演不吻合的创作现状
二、戏曲评奖机制僵化
三、剧本创作脱离本质
四、缺乏专业的编剧
第二节 姚金成的剧作观对今后戏曲创作的启示
一、归正原创与移植间的关系,重视经典作品移植
二、打破戏剧常规结构模式
三、提倡“叫座戏”,平衡观众的审美需求
四、搭起薪火相传的桥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琵琶记[J]. 高则诚,姚金成. 东方艺术. 2017(17)
[2]焦裕禄——兰考往事[J]. 姚金成,何中兴. 剧本. 2017(02)
[3]理想与生存的变奏(上)——兼谈主旋律戏剧创作的思考与实践[J]. 姚金成. 大舞台. 2016(06)
[4]姚金成:戏曲当代题材创作的一面旗帜[J]. 谢柏梁. 戏剧艺术. 2016(01)
[5]当下中国戏曲文化生态及其更新[J]. 廖奔. 艺术百家. 2015(01)
[6]轩辕黄帝[J]. 姚金成. 剧本. 2013(03)
[7]心理认同的重建——《村官李天成》的成功之处[J]. 刘彦君. 东方艺术. 2012(S1)
[8]戏曲现代戏与农村、农民的世纪情缘[J]. 姚金成. 东方艺术. 2009(S2)
[9]编剧两议[J]. 姚金成. 中国戏剧. 2008(12)
[10]悠悠我心(大型现代戏曲)[J]. 姚金成,何中兴. 戏剧文学. 2008(08)
博士论文
[1]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1926-1976)[D]. 谢诗坚.厦门大学 2007
[2]二十世纪豫剧艺术改革发展研究[D]. 陈国华.上海戏剧学院 2006
硕士论文
[1]当代河南豫剧现代戏创作研究[D]. 张华.山西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47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947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