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伤逝》中子君的咏叹调《不幸的人生》音乐分析与演唱探究
发布时间:2021-01-16 15:11
歌剧《伤逝》是我国第一部抒情歌剧,是作曲家施光南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所改编的,由春、夏、秋、冬四个篇章构成,它深度融合了西方歌剧创作手法和中国民族特色,生动刻画了子君和绢生这对青年男女勇敢向封建礼教抗争的坚韧顽强品格,是我国民族歌剧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咏叹调《不幸的人生》是该剧中第四篇章“冬”里子君的咏叹调,是该剧中音乐极其丰富也是演唱难度较大的一首咏叹调。本文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人物形象、演唱技巧、情感把握等方面入手,通过对作品曲式结构、和声、调性、曲调、钢琴伴奏等音乐要素的分析,来阐释在演唱过程中如何做到客观发声原则和主观情绪表达的统一,以实现挖掘诠释作品的深层次内涵,从而最大化发挥作品的艺术价值。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小说《伤逝》与歌剧《伤逝》相关背景介绍
第一节 鲁迅与他的小说《伤逝》
第二节 施光南与歌剧《伤逝》
第三节 咏叹调《不幸的人生》
第二章 子君人物形象分析
第一节 “中国娜拉”式的子君
第二节 “欢乐与忧愁”的子君
第三节 “无畏与怯懦”的子君
第三章 《不幸的人生》音乐分析
第一节 曲式和声分析
第二节 曲调与力度分析
第四章 《不幸的人生》演唱探究
第一节 技巧把握
一、歌唱中的呼吸
二、歌唱中的连贯(legato)
三、歌唱中共鸣腔体的运用
四、歌唱中的咬字
第二节 情绪处理
一、人物情绪情感的把握
二、歌词语气的把握
第三节 演唱版本比较
一、演唱版本简介
二、演唱处理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歌剧《伤逝》选曲《不幸的人生》中子君的人物形象刻画及演唱分析[J]. 陈可心. 戏剧之家. 2019(21)
[2]如何理解演唱中的气息密度[J]. 刘伦. 黄河之声. 2018(09)
硕士论文
[1]涅槃中的经典·浅谈歌剧《伤逝》中子君角色塑造的艺术特征及咏叹调演唱技法解析[D]. 左靓.上海音乐学院 2017
[2]歌剧《伤逝》子君咏叹调试析[D]. 张艳.武汉音乐学院 2009
[3]歌剧《伤逝》中子君唱段研究[D]. 赵娜.南京艺术学院 2008
本文编号:2981047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小说《伤逝》与歌剧《伤逝》相关背景介绍
第一节 鲁迅与他的小说《伤逝》
第二节 施光南与歌剧《伤逝》
第三节 咏叹调《不幸的人生》
第二章 子君人物形象分析
第一节 “中国娜拉”式的子君
第二节 “欢乐与忧愁”的子君
第三节 “无畏与怯懦”的子君
第三章 《不幸的人生》音乐分析
第一节 曲式和声分析
第二节 曲调与力度分析
第四章 《不幸的人生》演唱探究
第一节 技巧把握
一、歌唱中的呼吸
二、歌唱中的连贯(legato)
三、歌唱中共鸣腔体的运用
四、歌唱中的咬字
第二节 情绪处理
一、人物情绪情感的把握
二、歌词语气的把握
第三节 演唱版本比较
一、演唱版本简介
二、演唱处理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歌剧《伤逝》选曲《不幸的人生》中子君的人物形象刻画及演唱分析[J]. 陈可心. 戏剧之家. 2019(21)
[2]如何理解演唱中的气息密度[J]. 刘伦. 黄河之声. 2018(09)
硕士论文
[1]涅槃中的经典·浅谈歌剧《伤逝》中子君角色塑造的艺术特征及咏叹调演唱技法解析[D]. 左靓.上海音乐学院 2017
[2]歌剧《伤逝》子君咏叹调试析[D]. 张艳.武汉音乐学院 2009
[3]歌剧《伤逝》中子君唱段研究[D]. 赵娜.南京艺术学院 2008
本文编号:2981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98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