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洋县杖头木偶戏的考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8 09:47
木偶戏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杖头木偶、提线木偶等。其中洋县杖头木偶戏是颇具代表性的杖头木偶,通过艺人具有技巧性的表演,木偶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洋县杖头木偶戏源自人民和社会环境,厚植于当地的传统土地中,文化积淀早已渗透到当地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各方各面。同时,这种表演手法具有独特的价值。它的剧目种类丰富、角色行当丰富多样、操控方式复杂多变、唱腔音乐优美。而且,还吸取了其它地方腔调以及风俗的特征,同当地方言紧紧结合在一起,是经过长期发展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周边环境的变化使得许多传统艺术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同众多民间艺术一样,因为后继无人,随着传承人的渐渐老去和离开,洋县的杖头木偶戏很有可能将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样优秀的传统艺术会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本文重点关注洋县杖头木偶戏的舞台表演、木偶造型、唱腔音乐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并了解传承人所遭遇的危机,希望能够更好地保护这项传统表演艺术,为其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来源】:西安音乐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采访李天明先生(右一)
附录49附录附录一:田野采风工作照及图文资料一、田野工作照图1采访李天明先生(右一)图2采访洋县文化馆馆长赵剑波(左一)图3在李天明先生(中间)家中合影图4为木偶戏艺人叶文卫图5为木偶戏艺人李天明图6为木偶戏艺人叶淑芳
附录49附录附录一:田野采风工作照及图文资料一、田野工作照图1采访李天明先生(右一)图2采访洋县文化馆馆长赵剑波(左一)图3在李天明先生(中间)家中合影图4为木偶戏艺人叶文卫图5为木偶戏艺人李天明图6为木偶戏艺人叶淑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傀儡戏剧的艺术真实及动态实现[J]. 殷无为. 文化艺术研究. 2019(04)
[2]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傀儡戏——读《中国傀儡戏史》的启示[J]. 殷无为. 戏剧艺术. 2019(06)
[3]“抽象继承”和“死学活用”——论影偶艺术创新发展的方法论原则[J]. 胡一峰. 艺术评论. 2019(12)
[4]东南亚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观[J]. 陈兵. 歌海. 2019(06)
[5]浅谈木偶艺术的特点[J]. 赵庆. 大众文艺. 2019(19)
[6]陕南汉调桄桄戏剧的一颗明珠——洋县杖头木偶戏[J]. 刘成军. 农家参谋. 2017(13)
[7]泉州提线木偶戏[J]. 王景贤,王思铭. 福建理论学习. 2016(08)
[8]论汉调桄桄剧种的保护与发展[J]. 李康燕. 音乐天地. 2015(10)
[9]汉调桄桄主要板式概述[J]. 朝鲁. 北方音乐. 2015(13)
[10]《刘宾客嘉话录》备考条目辨析举隅[J]. 王红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博士论文
[1]宋代傀儡戏研究[D]. 刘琳琳.首都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新世纪上海市木偶戏现状与发展前景调查研究[D]. 王晶.上海师范大学 2019
[2]贵州石阡仡佬族“非遗”数字化纪录与传播研究[D]. 强怡明.天津工业大学 2019
[3]《坚守与创新—记资中木偶剧团》创作阐述[D]. 师晓鑫.昆明理工大学 2018
[4]纪录片《手上功夫》创作阐述[D]. 许园园.扬州大学 2018
[5]泰顺偶戏[D]. 张冬萍.中央美术学院 2018
[6]山西孝义木偶戏的民俗文化探析[D]. 张艳红.辽宁大学 2011
[7]浦城传子木偶戏考察与研究[D]. 陆莉莉.福建师范大学 2010
[8]合阳线偶戏音乐技术现象研究[D]. 张丹.陕西师范大学 2008
[9]遂昌木偶戏的调查与研究[D]. 方莹.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
[10]中国古代木偶戏史考述[D]. 侯莉.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
本文编号:3004783
【文章来源】:西安音乐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采访李天明先生(右一)
附录49附录附录一:田野采风工作照及图文资料一、田野工作照图1采访李天明先生(右一)图2采访洋县文化馆馆长赵剑波(左一)图3在李天明先生(中间)家中合影图4为木偶戏艺人叶文卫图5为木偶戏艺人李天明图6为木偶戏艺人叶淑芳
附录49附录附录一:田野采风工作照及图文资料一、田野工作照图1采访李天明先生(右一)图2采访洋县文化馆馆长赵剑波(左一)图3在李天明先生(中间)家中合影图4为木偶戏艺人叶文卫图5为木偶戏艺人李天明图6为木偶戏艺人叶淑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傀儡戏剧的艺术真实及动态实现[J]. 殷无为. 文化艺术研究. 2019(04)
[2]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傀儡戏——读《中国傀儡戏史》的启示[J]. 殷无为. 戏剧艺术. 2019(06)
[3]“抽象继承”和“死学活用”——论影偶艺术创新发展的方法论原则[J]. 胡一峰. 艺术评论. 2019(12)
[4]东南亚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观[J]. 陈兵. 歌海. 2019(06)
[5]浅谈木偶艺术的特点[J]. 赵庆. 大众文艺. 2019(19)
[6]陕南汉调桄桄戏剧的一颗明珠——洋县杖头木偶戏[J]. 刘成军. 农家参谋. 2017(13)
[7]泉州提线木偶戏[J]. 王景贤,王思铭. 福建理论学习. 2016(08)
[8]论汉调桄桄剧种的保护与发展[J]. 李康燕. 音乐天地. 2015(10)
[9]汉调桄桄主要板式概述[J]. 朝鲁. 北方音乐. 2015(13)
[10]《刘宾客嘉话录》备考条目辨析举隅[J]. 王红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博士论文
[1]宋代傀儡戏研究[D]. 刘琳琳.首都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新世纪上海市木偶戏现状与发展前景调查研究[D]. 王晶.上海师范大学 2019
[2]贵州石阡仡佬族“非遗”数字化纪录与传播研究[D]. 强怡明.天津工业大学 2019
[3]《坚守与创新—记资中木偶剧团》创作阐述[D]. 师晓鑫.昆明理工大学 2018
[4]纪录片《手上功夫》创作阐述[D]. 许园园.扬州大学 2018
[5]泰顺偶戏[D]. 张冬萍.中央美术学院 2018
[6]山西孝义木偶戏的民俗文化探析[D]. 张艳红.辽宁大学 2011
[7]浦城传子木偶戏考察与研究[D]. 陆莉莉.福建师范大学 2010
[8]合阳线偶戏音乐技术现象研究[D]. 张丹.陕西师范大学 2008
[9]遂昌木偶戏的调查与研究[D]. 方莹.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
[10]中国古代木偶戏史考述[D]. 侯莉.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
本文编号:3004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004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