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戏曲教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0 03:04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教化思想,长期盛行于中国古代社会,并成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它对巩固封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都具有重要作用。而清代戏曲作为一种通俗文化,继承了“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其中蕴含的教化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成员产生了潜移默化、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清代学术思潮的兴衰影响着戏曲教化思想的发展变化。清初,实学思潮涤荡了晚明心学空谈心性之风,戏曲中伦理道德教化思想重新回归。而到清中期随着考据学的兴盛,戏曲教化论空前高涨,而且除伦理道德教化外,政治伦理教化伴随着文网森严的文化高压政策,也成为统治者倡导的戏曲教化的主要内容。清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在西学的影响下,戏曲成为各派宣传政治思想,改良社会的思想工具,具有改革恶俗,开通民智的作用。戏曲作为民间通俗艺术,与官方思想文化中存在对立一面,故而清朝统治者出于维护统治秩序的目的,对戏曲中有碍风化的“诲淫”“诲盗”,关涉历代先圣先贤的内容进行查禁,以淳化社会。而对清代戏曲中含有的“诋触本朝之语”以及反满思想等内容进行全面清剿,以维护满族的正统地位。而对官员、旗人的禁令愈加详实,这是出于整顿吏治、维护满族尚武骑射风俗的目的。此外,戏曲演出易造成失时废业...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一)选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关于清代戏曲禁毁的研究
(二)有关清代戏曲教化内容的研究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论文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一)重点
(二)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清代戏曲教化的背景
一、教化思想和教化政策的流变
二、“戏曲教化论”在清代的发展
(一)清初教化论的回归
(二)清中期教化论的加强
(三)清后期教化论的转向
第二章 清代戏曲的禁毁与反禁毁
一、清代戏曲禁毁法令与禁毁思想
(一)有关风俗教化的戏曲禁令
(二)有关历史剧、时事剧的禁毁法令
(三)有关官员、旗人的禁戏法令
(四)禁妇女观戏
二、清代戏曲演出的发展
(一)清代皇帝与宫廷演剧
(二)清代民间演剧
三、清代戏曲“禁—演”的博弈
第三章 清代戏曲教化的内容
一、忠勇正直的伦理观
(一)忠孝节义
(二)智仁勇
(三)清正廉洁
二、兴衰成败的历史观
(一)整治朝纲
(二)治国理政
三、满族正统的民族观
四、抨击时弊的社会观
(一)反映科场积弊
(二)讽喻官场腐败
(三)抨击社会黑暗
第四章 清代戏曲教化的特点及作用
一、清代戏曲教化的特点
(一)继承戏曲重伦理道德教化传统
(二)戏曲禁毁制度化
(三)政治伦理教化加强
二、清代戏曲教化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008112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一)选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关于清代戏曲禁毁的研究
(二)有关清代戏曲教化内容的研究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论文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一)重点
(二)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清代戏曲教化的背景
一、教化思想和教化政策的流变
二、“戏曲教化论”在清代的发展
(一)清初教化论的回归
(二)清中期教化论的加强
(三)清后期教化论的转向
第二章 清代戏曲的禁毁与反禁毁
一、清代戏曲禁毁法令与禁毁思想
(一)有关风俗教化的戏曲禁令
(二)有关历史剧、时事剧的禁毁法令
(三)有关官员、旗人的禁戏法令
(四)禁妇女观戏
二、清代戏曲演出的发展
(一)清代皇帝与宫廷演剧
(二)清代民间演剧
三、清代戏曲“禁—演”的博弈
第三章 清代戏曲教化的内容
一、忠勇正直的伦理观
(一)忠孝节义
(二)智仁勇
(三)清正廉洁
二、兴衰成败的历史观
(一)整治朝纲
(二)治国理政
三、满族正统的民族观
四、抨击时弊的社会观
(一)反映科场积弊
(二)讽喻官场腐败
(三)抨击社会黑暗
第四章 清代戏曲教化的特点及作用
一、清代戏曲教化的特点
(一)继承戏曲重伦理道德教化传统
(二)戏曲禁毁制度化
(三)政治伦理教化加强
二、清代戏曲教化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008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00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