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大陆话剧观演体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7 09:16
话剧观演体制分析包括演员分析、观众分析、演出形式分析及宣传推广方式分析等。研究对象侧重在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上演的话剧作品中。通过对当下大陆话剧的演员群体分类研究,探讨不同身份演员对作品的演绎能力、对观众的拉动效应及参演话剧的原因。通过话剧院团的演员的实际采访,了解演员真实生态。对明星参与话剧的现象应保持艺术头脑的清醒,同时挖掘他们对话剧本身的贡献。通过对观众的网络与线下问卷调查及实际采访,分析不同地区观众的观剧频率、观剧习惯及偏好的形成。在实际的观剧现场了解观众们对不同种类话剧的接受程度。在网络公开发布的观剧感受或评论意见中,分析不同观剧经验、不同出发点的观众在观演体制中的能动作用。在演出形式的发展中,电子投影等新技术设备的介入对话剧演出有利有弊,不应过于依赖或盲目排斥。先锋话剧有了更多样的变化,因而对传统观剧习惯提出了挑战,对新型剧场建设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话剧宣传推广方式中,以网络为载体的社交媒介中,话剧院团及主创人员的微博微信等官方账号发布演出讯息、回应观众评论,积极扩大自身影响力。戏剧自媒体以观众、剧评或节目制作人的多重身份走进剧场观看演出,记录话剧的台前幕后,自主表达个人...
【文章来源】:海南大学海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方法
2. 演员类型分析
2.1 职业话剧演员
2.1.1 对作品的演绎
2.1.2 对观众的拉动效应
2.1.3 生存状态
2.2 话剧与影视兼顾而侧重话剧的演员
2.2.1 对作品的演绎
2.2.2 对观众的拉动效应
2.2.3 德艺双馨的由来
2.3 影视明星出演话剧
2.3.1 对作品的演绎
2.3.2 对观众的拉动效应
2.3.3 演出市场的多元化
2.4 校园话剧的演员与观众
2.4.1 专业学习——未来的某种演员
2.4.2 非专业参与——当下或潜在的观众
2.4.3 校园戏剧教育的意义
3. 观众类型及社会性分析
3.1 “老”戏迷
3.1.1 产生条件
3.1.2 观剧需求
3.1.3 期待视野
3.1.4 能动性
3.1.5 对自身及话剧行业的影响
3.2 “年轻”观众
3.2.1 界定
3.2.2 观剧需求
3.2.3 期待视野
3.2.4 能动性
3.2.5 对自身及话剧行业的影响
3.3 “追星族”
3.3.1 产生原因
3.3.2 观剧需求
3.3.3 期待视野
3.3.4 能动性
3.3.5 对自身及话剧行业的影响
3.4 观众群体的社会性分析
3.4.1 集体经验
3.4.2 社会文化层次
4. 话剧演出形式研究
4.1 电子设备的介入
4.1.1 电子投影的利弊
4.1.2 扩音设备的利弊
4.2 先锋之为先锋
4.2.1 话剧本身的实验性
4.2.2 挑战传统的观剧习惯
4.2.3 对于剧场的建设的推动
4.2.4 浸没式戏剧的传入
4.3 剧场建设
4.3.1 大剧场
4.3.2 小剧场
4.3.3 特殊剧场——浸没式剧场
5. 话剧宣传普及方式分析
5.1 网络传播
5.1.1 话剧院团官方平台
5.1.2 戏剧自媒体
5.1.3 手机网络直播
5.2 戏剧节
5.2.1 戏剧人的盛会
5.2.2 观众的飨宴
5.2.3 存在的问题
6. 结论
6.1 继承与纳新
6.2 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个小型艺术节的远大理想 记首届“表演艺术新天地”活动[J]. 包含. 上海戏剧. 2016(07)
[2]先锋戏剧的新探索——以浸没式戏剧《今夜无眠》为例[J]. 雷小波. 青年文学家. 2016(02)
[3]让经典再度绽放光芒——2015乌镇国际戏剧节:传承与创新[J]. 郭琪. 艺术评论. 2016(01)
[4]沉浸之美:“浸没戏剧”的兴起及未来[J]. 张青飞. 戏剧文学. 2015(09)
[5]《雷雨》的市民接受真相——兼及20世纪40年代上海话剧通俗化的趋势[J]. 尹诗. 文艺争鸣. 2015(07)
[6]民间非营利戏剧节的品牌营销——以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为例[J]. 韩爽. 戏剧文学. 2015(04)
[7]论当下文化语境中的话剧定位[J]. 丁罗男.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1(03)
[8]电影明星的话剧舞台秀及其表演文化分析[J]. 厉震林. 当代电影. 2011(01)
[9]消费文化视域下的话剧市场热点剖析[J]. 杨新宇.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10(01)
[10]简论我国剧场建设的科学定位与发展[J]. 穆怀恂. 演艺科技. 2010(03)
博士论文
[1]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研究(1977年-2014年)[D]. 高鸽.上海戏剧学院 2015
[2]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演变[D]. 汤逸佩.上海戏剧学院 2003
硕士论文
[1]演员话剧表演创作中的节奏研究[D]. 申拓.云南艺术学院 2013
[2]论林兆华的导演艺术特色及其成因[D]. 张驰.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
[3]田沁鑫戏剧艺术评析[D]. 何叶.清华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86919
【文章来源】:海南大学海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方法
2. 演员类型分析
2.1 职业话剧演员
2.1.1 对作品的演绎
2.1.2 对观众的拉动效应
2.1.3 生存状态
2.2 话剧与影视兼顾而侧重话剧的演员
2.2.1 对作品的演绎
2.2.2 对观众的拉动效应
2.2.3 德艺双馨的由来
2.3 影视明星出演话剧
2.3.1 对作品的演绎
2.3.2 对观众的拉动效应
2.3.3 演出市场的多元化
2.4 校园话剧的演员与观众
2.4.1 专业学习——未来的某种演员
2.4.2 非专业参与——当下或潜在的观众
2.4.3 校园戏剧教育的意义
3. 观众类型及社会性分析
3.1 “老”戏迷
3.1.1 产生条件
3.1.2 观剧需求
3.1.3 期待视野
3.1.4 能动性
3.1.5 对自身及话剧行业的影响
3.2 “年轻”观众
3.2.1 界定
3.2.2 观剧需求
3.2.3 期待视野
3.2.4 能动性
3.2.5 对自身及话剧行业的影响
3.3 “追星族”
3.3.1 产生原因
3.3.2 观剧需求
3.3.3 期待视野
3.3.4 能动性
3.3.5 对自身及话剧行业的影响
3.4 观众群体的社会性分析
3.4.1 集体经验
3.4.2 社会文化层次
4. 话剧演出形式研究
4.1 电子设备的介入
4.1.1 电子投影的利弊
4.1.2 扩音设备的利弊
4.2 先锋之为先锋
4.2.1 话剧本身的实验性
4.2.2 挑战传统的观剧习惯
4.2.3 对于剧场的建设的推动
4.2.4 浸没式戏剧的传入
4.3 剧场建设
4.3.1 大剧场
4.3.2 小剧场
4.3.3 特殊剧场——浸没式剧场
5. 话剧宣传普及方式分析
5.1 网络传播
5.1.1 话剧院团官方平台
5.1.2 戏剧自媒体
5.1.3 手机网络直播
5.2 戏剧节
5.2.1 戏剧人的盛会
5.2.2 观众的飨宴
5.2.3 存在的问题
6. 结论
6.1 继承与纳新
6.2 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个小型艺术节的远大理想 记首届“表演艺术新天地”活动[J]. 包含. 上海戏剧. 2016(07)
[2]先锋戏剧的新探索——以浸没式戏剧《今夜无眠》为例[J]. 雷小波. 青年文学家. 2016(02)
[3]让经典再度绽放光芒——2015乌镇国际戏剧节:传承与创新[J]. 郭琪. 艺术评论. 2016(01)
[4]沉浸之美:“浸没戏剧”的兴起及未来[J]. 张青飞. 戏剧文学. 2015(09)
[5]《雷雨》的市民接受真相——兼及20世纪40年代上海话剧通俗化的趋势[J]. 尹诗. 文艺争鸣. 2015(07)
[6]民间非营利戏剧节的品牌营销——以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为例[J]. 韩爽. 戏剧文学. 2015(04)
[7]论当下文化语境中的话剧定位[J]. 丁罗男.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1(03)
[8]电影明星的话剧舞台秀及其表演文化分析[J]. 厉震林. 当代电影. 2011(01)
[9]消费文化视域下的话剧市场热点剖析[J]. 杨新宇.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10(01)
[10]简论我国剧场建设的科学定位与发展[J]. 穆怀恂. 演艺科技. 2010(03)
博士论文
[1]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研究(1977年-2014年)[D]. 高鸽.上海戏剧学院 2015
[2]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演变[D]. 汤逸佩.上海戏剧学院 2003
硕士论文
[1]演员话剧表演创作中的节奏研究[D]. 申拓.云南艺术学院 2013
[2]论林兆华的导演艺术特色及其成因[D]. 张驰.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
[3]田沁鑫戏剧艺术评析[D]. 何叶.清华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86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086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