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清末上海灯彩戏的流行及其特征、意义

发布时间:2021-03-18 14:46
  清同治年间,为迎合上海观众的审美需求,与蓬勃向上的京剧演出争夺观众,昆剧演出以灯彩为号召,流行于一时;光绪初年,伴随着大批昆剧艺人加入以京剧为主的茶园,将昆剧独有的灯彩戏引入京剧,上海京剧舞台由此掀起竞演灯彩戏的热潮。以《洛阳桥》(1880)、《斗牛宫》(1888)为代表的京剧灯彩戏,在演出时间、题材表现、演出形式、灯彩砌末等方面已基本体现海派京剧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内涵;灯彩运用上,京剧灯彩戏已具备海派机关布景的雏形。清末上海灯彩戏的流行,为海派京剧的形成奠定重要的基础。 

【文章来源】:戏曲艺术. 2020,41(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流行一时的昆剧灯彩戏
二、京剧灯彩戏的兴起及其特征
三、灯彩戏的灯彩砌末———海派机关布景的发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什么是“灯戏”?[J]. 康保成.  戏曲研究. 2016(03)
[2]《新闻报》戏曲广告及其流变、意义[J]. 吕茹.  戏曲艺术. 2016(03)



本文编号:3088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088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8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