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非遗”视野下傀儡戏的发展障碍和艺术属性回归

发布时间:2021-07-31 06:33
  傀儡戏作为一种古老的文艺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当代的发展过程中,傀儡戏受到"非遗"保护的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在"非遗"的保护环境下,中国傀儡戏得到了社会多方人士诸多关注和实践层面的推行,行业呈现出复兴趋势;另一方面,因片面强调其"非遗"属性,中国傀儡戏被固化甚至狭隘化为民俗文化,以至于其发展遇到瓶颈。目前,中国傀儡戏面临的三大内在障碍:宣传策略中民俗导向与艺术本体的冲突;生产创作中的民俗性与艺术性的矛盾;观演关系中民俗类与艺术类傀儡戏的错位。在"非遗"的视野下,理清傀儡戏民俗性与艺术性的区别及关系,促进傀儡戏艺术属性的回归,是解决其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手段。 

【文章来源】:文化遗产. 2020,(04)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基于“非遗”内涵下傀儡戏的两种属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种类型
    (二)傀儡戏的民俗性与艺术性
二、傀儡戏的发展障碍分析
    (一)基于“非遗”的民俗性传播策略与傀儡戏艺术本体的冲突
    (二)艺术生产过程中民俗性与艺术性的矛盾
    (三)观演关系中民俗性与艺术性的错位
三、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民俗艺术传播的“意义空间”[J]. 李颖.  民俗研究. 2016(02)
[2]城市化背景下民俗学的“时空转向”:从民间文化到大众文化[J]. 徐赣丽.  学术月刊. 2016(01)
[3]艺术的自我整合——从艺术跨界作品表现形式论艺术创意的建构逻辑[J]. 徐子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4]英美世界的美学与马列主义美学的交汇[J]. 诺埃尔·卡罗尔,李媛媛.  文学评论. 2012(03)
[5]审美形式、文学虚构与人的存在[J]. 马大康.  文学评论. 2012(01)
[6]民俗文化的内价值与外价值[J]. 刘铁梁.  民俗研究. 2011(04)
[7]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J]. 刘魁立.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4(04)
[8]非物质遗产的界定及其价值[J]. 王宁.  学术界. 2003(04)



本文编号:3312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312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0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