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改编与传播:昆曲《十五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2 00:39
  戏曲改革的潮流在1949年逐渐开始兴起,它是特定时代下政治意识形态和文艺思潮的产物,要求的是戏曲应有宣传教育意义,贴近群众。戏改的发生与发展除了是政治上的需要,也是符合该艺术规律的自然转型与变化。浙昆版《十五贯》就是产生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本文基于文献材料,试图对浙昆版《十五贯》的题材来源进行梳理,其本身的审美艺术以及它的传播与接受等进行探讨。本文第一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及挖掘,将《十五贯》的题材来源进行了梳理,并还原《十五贯》的改编历程。浙昆版《十五贯》的改编并非如同现戏曲界普遍认知的那样,它直接是从传奇剧《双熊梦》上改编,实则在其1955年改编前就有了另一部改编蓝本,而后浙昆版《十五贯》在后者基础上进行改编。将这四个本子对比,可以回溯该戏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本子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散发的魅力。将《十五贯》的改编历程进行梳理,可以完善该戏的改编历程,厘清该戏的改编线索,填补该戏历史发展的空缺。本文第二章是在前一章的基础之上对浙昆版《十五贯》的艺术特征进行挖掘与研究。浙昆版《十五贯》的改编曾在某一特定时段造成了轰动,在这背后除了有政治力量的推动,其本身的艺术价值与改编的积极...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昆曲《十五贯》的溯源与校释
    第一节 体裁的转变:从话本到传奇
    第二节 过渡的艰难:从《双熊梦》到“初稿本”《十五贯》
    第三节 《十五贯》定本的生成与定型
第二章 昆曲《十五贯》的改编艺术探源
    第一节 主题的彰显:二元对立及其演变
    第二节 由双线到单线:情节的简约处理
    第三节 典型环境中的“官”与“民”
    第四节 从雅到俗:语言的转化
第三章 昆曲《十五贯》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十五贯》的传播背景及途径
    第二节 《十五贯》的审美接受及其反思
    第三节 《十五贯》的艺术衍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377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377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a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