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黄梅戏海报设计的视觉语言分析——以《女驸马》海报演变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19 21:44
  本文以黄梅戏《女驸马》的文化象征氛围为切入点,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女驸马》海报设计中表达出的视觉语言,进而对当下黄梅戏海报设计的发展方向和提升思路进行探索。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2020,(03)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黄梅戏海报设计的视觉语言分析——以《女驸马》海报演变为例


《拥抱麦克白》海报

照片,驸马,海报


第一个阶段出现的黄梅戏海报设计对黄梅戏的传播和发展影响最为显著。它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小调推动到广阔的发展平台,一跃成为最有影响的“地方小戏”之一。 在1959版经典《女驸马》作品中,的女主角冯素珍人物形象鲜活而逗人,严凤英女扮男装可谓英气。其宣传海报(图1)运用三位演员剧照作为画面的主要元素,以方形拼贴的方式将若干剧照作为辅助元素来处理海报的排版,通过照片图像直观的向观众传达了剧情信息。但海报中文字信息较多,且排版略显凌乱、缺乏考究。虽然这张海报在设计手法上单一死板,但对当时的电影宣传依然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1959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女驸马》连环画封面(图2)选择了以手绘的方式表现画面,将主演严凤英的剧照作为封面设计的主要素材。在前景的人物素材的绘制中运用了写实的刻画手法,提高主角服饰色彩的饱和度,整幅画面突出人物头部妆容及配饰,而在背景的绘制和处理上选择了低饱和度的色彩配置,虽然画面中同时包含红绿两色,但因为绿色的的饱和度降低,使其不仅没有与主角的艳丽服饰产生冲突,且能够达到和谐的平衡效果。通过前景人物与背景景物的色彩及刻画的精细程度对比,使整幅画面突出人物的鲜活灵动,使主题更为明确。图2.1959年版《女驸马》连环画

驸马,连环画,海报


图1.1959年版《女驸马》宣传海报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全面迎来大众传播时代,在此背景下出现了黄梅戏海报设计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广播电视为主体的现代传播工具全面普及,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世纪80年代新一代黄梅戏领军人物韩再芬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借鉴话剧、影视等其它艺术表演形式,使这部经典剧目舞台表现更加光鲜与剧情与角色更加饱满。在《女驸马》剧本改进发展的同时,戏曲海报设计也进入多元设计阶段。 随着电子技术的尖端化,打破了技术壁垒使戏剧的象征意蕴与氛围得以在招贴海报中体现。新兴电脑技术的运用使海报设计形式语言的视觉领域得到了无限的拓宽。1986年韩再芬主演的四集戏曲电视连续剧《女驸马》海报(图3),与前一阶段相比,同样是将主人公的形象从剧照中单独提取出来,与之不同之处在于,海报的层次更加丰富,主人公作为中景被安排在画面的右侧,人物的背后用水墨效果层层晕染,与远景中的徽派牌坊呼应。作为安徽的表现艺术团体,牌坊这一物象的运用突出了“徽”字招牌。而前景选用象征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与主人公的娇美面容相得益彰,与之搭配的宫殿建筑昭示着冯素贞进京应试,高中状元,被招驸马的剧情。字体编排顺序上改用自左而右的阅读习惯,但文字排版方式依然较为保守,与海报中其他元素没有产生形式上的呼应与空间结构上的穿插关系。这一时期的《女驸马》海报设计通过电脑制图技术将戏剧中的意蕴情节、传统符号运用到了海报中,丰富了戏曲海报的面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春版《牡丹亭》海报设计中的传统与现代问题[J]. 陶梦怡.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2009(02)

博士论文
[1]黄梅戏传播形态研究[D]. 陈继华.山西师范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戏剧招贴设计研究[D]. 陈璐.中南民族大学 2015
[2]戏曲海报视觉多元表现的手法研究[D]. 卢晓.中国美术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402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402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9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