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四大名旦是我封”——“白党首领”沙大风与荀慧生

发布时间:2021-11-01 01:39
  沙大风是民国时期非常活跃的媒体人,他创办的《天风报》在天津风靡一时,并先后发掘出刘云若和还珠楼主两位知名通俗小说家。沙大风热爱戏曲艺术,在梨园界和传媒圈广交朋友,擅于利用媒体资源评剧捧角,"冬皇"、"四大名旦"等封号皆是出自他之手。众多名伶中,沙氏与荀慧生的交往最为密切,除文章撰写外,还不遗余力帮其出版专集专刊,在以簇捧荀伶为核心诉求的"白社"地位极高,有"白党首领"之誉,是荀慧生身边重要的智囊。 

【文章来源】:戏曲艺术. 2020,41(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四大名旦是我封”——“白党首领”沙大风与荀慧生


沙大风像(2)

首领,大风,四大名旦,金刚


沙大风所封最有影响的尊号,当属“四大名旦”。民国初年,直系军阀曹辊的内阁大臣高凌蔚、程克、吴毓麟等四人被冠以“四大金刚”称号,彼时京中伶人名气最盛者的四位旦角演员———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朱琴心,曾被《顺天时报》冠以“伶界四大金刚”称号。之后随着政界变动和艺坛发展,四大金刚又有了新的组合,朱琴心发展遇阻,一蹶不振,同时“皖派中梁士贻独赏荀慧生,当时北京堂会几为荀一手包办,以前奔走于朱、尚之门者,转而捧荀,于是梅尚程朱之四金刚,一变而为梅荀尚程之四金刚矣!”(20)“四大名旦”的称谓,是沙大风借用“四大”的概念,在二十年代《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的。沙氏赞赏梅尚程荀四人的艺术造诣,认为之前“四大金刚”的叫法有“金刚怒目”的涵义,“与四旦的娇美英姿不相吻合,所以提笔一改,”就有了“四大名旦”(22)的称谓。对于此说的真实性,上海文史馆馆员薛耕莘曾在《上海文史》撰文称“梅兰芳亲口对他说过这样的话”,宁波镇海的陈崇禄也表示,“曾见沙大风的一枚印章,上有‘四大名旦是我封’这七个字。”(23)这些都从侧面证实了“四大名旦”之名最初确由沙大风所起(24)。之后几年,通过报刊媒体的名伶评选、名旦征文以及唱片灌制等活动的举办,“四大名旦”正式叫响,并最终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乃至中国文化上的特定符号,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文化地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大名旦”产生的经过和历史背景(五)[J]. 葛献挺.  中国京剧. 2007(05)



本文编号:3469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469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b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