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戏曲人物造型的演变与设计启示
发布时间:2022-02-27 10:18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明代戏曲最有名的当数《牡丹亭》了,自汤显祖的《牡丹亭》这本传奇剧本问世以来,从赣剧、昆曲、京剧,再到《青春版牡丹亭》,每一个改编都带有别样的风格,也赋予了传统戏曲新的生机,这些改编使得这部经典《牡丹亭》有了新文化的融合和跨时代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对《牡丹亭》发展轨迹的回顾,以时代审美影响和变化为先导,意图探索当下前沿的科学技术对设计的可能影响,并深入发掘《牡丹亭》的主要戏曲人物造型的独特性,尝试运用电子绘画进行再创作。重新设计经典造型,使其与时代审美相结合,有更广泛的设计应用可能的同时,使经典以崭新的生命力得以流传。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戏剧《牡丹亭》的文化背景和研究意义
1.1《牡丹亭》的文化与传统意义
1.2 《牡丹亭》的戏曲与审美价值
第2章 经典《牡丹亭》的戏曲变化与发展趋势
2.1 赣剧《牡丹亭》
2.2 昆曲《牡丹亭》
2.2.1 传统版
2.2.2 青春版
2.3 影视《牡丹亭》
2.3.1 从戏曲到电影
2.3.2 从电影到电视
2.4 网络《牡丹亭》
2.4.1 戏曲游戏互动
第3章 研究《牡丹亭》的科技影响及审美变化
3.1 科技的日新月异
3.1.1 CG插画的崛起
3.1.2 VR技术的出现
3.1.3 全息投影的便捷
3.2 现代人审美演变
3.2.1 千变万化的孙悟空
3.2.2 哪吒转“魔童”
第4章 设计《牡丹亭》的资料分析与造型定位
4.1 形象分析及设计定位
4.1.1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4.1.2 人物造型定位分析
4.2 视觉设计的探索分析
4.2.1 视觉设计的色彩思考
4.2.2 视觉设计的英文尝试
4.2.3 视觉设计的造型探索
第5章 拓展《牡丹亭》的人物造型运用与延伸运用
5.1 剧场造型运用构想
5.1.1 视觉导向的改进
5.1.2 票务的更新
5.1.3 周边的拓展
5.2 纪念品造型设想
5.2.1 平面设计应用
5.2.2 其他设计应用
第6章 展望
6.1. 与科学技术发展融合
6.2. 和企业商业项目合作
6.3. 对其他设计研究启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的分析——以故宫文创产品为例[J]. 史金.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06)
[2]浅析《牡丹亭》中女性人物的自我意识[J]. 任怡姗.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2)
[3]动漫周边产品在文创产业中的衍生——以博物馆文物为例[J]. 刘绍勇,廖雅. 科技经济导刊. 2019(01)
[4]《牡丹亭》中柳梦梅的人物形象分析[J]. 丁翔. 大众文艺. 2018(13)
[5]花旦演员必备的素质探究[J]. 张晓妹. 戏剧之家. 2018(19)
[6]VR技术在文创产业中的应用[J]. 倪真.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8(02)
[7]浅谈平面广告图形设计的视觉创新[J]. 金灿,朱金鑫. 普洱学院学报. 2017(03)
[8]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以昆曲《牡丹亭》为例[J]. 陶蕾伃. 戏剧之家. 2016(19)
[9]编导教学中古典戏曲名剧改编的个案研究——论《牡丹亭》当代三个主要改编本的文本改编[J]. 邹荣学. 戏剧之家. 2015(13)
[10]戏曲花旦的表演特色浅析[J]. 徐文杰. 大众文艺. 2014(21)
博士论文
[1]数字媒体时代的影像艺术变迁[D]. 顾璟.南京艺术学院 2017
[2]明末清初的文学嬗变[D]. 吴琼.上海师范大学 2012
[3]《牡丹亭》的传播研究[D]. 王燕飞.上海戏剧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融媒体语境下戏曲传播特征及策略研究[D]. 时晴.山东艺术学院 2019
[2]Q版形象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卢圣红.长春工业大学 2018
[3]《聊斋志异》手机游戏角色设计探索[D]. 陈妙静.南昌大学 2018
[4]虚拟现实(VR)动画的交互性设计研究[D]. 吉文军.中央美术学院 2017
[5]庐山品牌旅游形象视觉传达设计研究[D]. 郭思琪.江西师范大学 2014
[6]中国CG插画现状研究[D]. 梁友.重庆大学 2013
[7]中西文化互观下的《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D]. 李欢.湖南师范大学 2012
[8]CG插画的艺术形式、风格与应用研究[D]. 徐薇.云南艺术学院 2012
[9]《牡丹亭》的电影传播[D]. 宋洁.兰州大学 2012
[10]《西厢记》《牡丹亭》才子佳人形象探异及其文化阐释[D]. 刘健.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45277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戏剧《牡丹亭》的文化背景和研究意义
1.1《牡丹亭》的文化与传统意义
1.2 《牡丹亭》的戏曲与审美价值
第2章 经典《牡丹亭》的戏曲变化与发展趋势
2.1 赣剧《牡丹亭》
2.2 昆曲《牡丹亭》
2.2.1 传统版
2.2.2 青春版
2.3 影视《牡丹亭》
2.3.1 从戏曲到电影
2.3.2 从电影到电视
2.4 网络《牡丹亭》
2.4.1 戏曲游戏互动
第3章 研究《牡丹亭》的科技影响及审美变化
3.1 科技的日新月异
3.1.1 CG插画的崛起
3.1.2 VR技术的出现
3.1.3 全息投影的便捷
3.2 现代人审美演变
3.2.1 千变万化的孙悟空
3.2.2 哪吒转“魔童”
第4章 设计《牡丹亭》的资料分析与造型定位
4.1 形象分析及设计定位
4.1.1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4.1.2 人物造型定位分析
4.2 视觉设计的探索分析
4.2.1 视觉设计的色彩思考
4.2.2 视觉设计的英文尝试
4.2.3 视觉设计的造型探索
第5章 拓展《牡丹亭》的人物造型运用与延伸运用
5.1 剧场造型运用构想
5.1.1 视觉导向的改进
5.1.2 票务的更新
5.1.3 周边的拓展
5.2 纪念品造型设想
5.2.1 平面设计应用
5.2.2 其他设计应用
第6章 展望
6.1. 与科学技术发展融合
6.2. 和企业商业项目合作
6.3. 对其他设计研究启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的分析——以故宫文创产品为例[J]. 史金.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06)
[2]浅析《牡丹亭》中女性人物的自我意识[J]. 任怡姗.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2)
[3]动漫周边产品在文创产业中的衍生——以博物馆文物为例[J]. 刘绍勇,廖雅. 科技经济导刊. 2019(01)
[4]《牡丹亭》中柳梦梅的人物形象分析[J]. 丁翔. 大众文艺. 2018(13)
[5]花旦演员必备的素质探究[J]. 张晓妹. 戏剧之家. 2018(19)
[6]VR技术在文创产业中的应用[J]. 倪真.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8(02)
[7]浅谈平面广告图形设计的视觉创新[J]. 金灿,朱金鑫. 普洱学院学报. 2017(03)
[8]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以昆曲《牡丹亭》为例[J]. 陶蕾伃. 戏剧之家. 2016(19)
[9]编导教学中古典戏曲名剧改编的个案研究——论《牡丹亭》当代三个主要改编本的文本改编[J]. 邹荣学. 戏剧之家. 2015(13)
[10]戏曲花旦的表演特色浅析[J]. 徐文杰. 大众文艺. 2014(21)
博士论文
[1]数字媒体时代的影像艺术变迁[D]. 顾璟.南京艺术学院 2017
[2]明末清初的文学嬗变[D]. 吴琼.上海师范大学 2012
[3]《牡丹亭》的传播研究[D]. 王燕飞.上海戏剧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融媒体语境下戏曲传播特征及策略研究[D]. 时晴.山东艺术学院 2019
[2]Q版形象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卢圣红.长春工业大学 2018
[3]《聊斋志异》手机游戏角色设计探索[D]. 陈妙静.南昌大学 2018
[4]虚拟现实(VR)动画的交互性设计研究[D]. 吉文军.中央美术学院 2017
[5]庐山品牌旅游形象视觉传达设计研究[D]. 郭思琪.江西师范大学 2014
[6]中国CG插画现状研究[D]. 梁友.重庆大学 2013
[7]中西文化互观下的《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D]. 李欢.湖南师范大学 2012
[8]CG插画的艺术形式、风格与应用研究[D]. 徐薇.云南艺术学院 2012
[9]《牡丹亭》的电影传播[D]. 宋洁.兰州大学 2012
[10]《西厢记》《牡丹亭》才子佳人形象探异及其文化阐释[D]. 刘健.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45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645277.html